交大校區

用生命寫歌,用音樂說故事

Life Education Speech on Music

經典通識教育講座

生命教育校園音樂演講《用生命寫歌,用音樂說故事》

Melody of Life Story and Storytelling of Music

演出時間:2023/11/15 () 13:10 - 15:10
演出地點:陽明交大演藝廳 (學生活動中心二樓)
入場方式:免費、報名入場

演出

主唱 & 節奏木吉他 / 蘇世揚
Bass & 主唱 & 主合聲 / 周逸凡
打擊樂器、爵士鼓手 & 主唱 & 合聲 / 趙家麟
小提琴 & 鋼琴 / 陳沛彣
大提琴手 / 莊佳音
主奏吉他 & 合聲 / 陳竑道

🍀🍀一場不聽會後悔,聽過會更後悔的音樂演講!您會後悔沒帶全家一起聆聽的生命音樂演講。
適合10歲~90歲的講座音樂會。
🍀🍀此次動員六個團員 (三位音樂碩士,一位美國音樂學校畢業)
🍀🍀這是一場動人的音樂會

也是一場有血有淚生命故事演講
更是一堂生命教育反思課題

非常精彩!
非常感動!
非常震撼!
沒意外,應該會是您這輩子至今聽過最感動的演講暨音樂會。

主講者:台南市立醫院急診部部主任蘇世揚醫師暨玫瑰墓樂團團長

【魏德聖導演、李家同校長、EMI音樂總監彭莒欣等聯合推薦】

以急診醫師的親身見證,講述生命故事,將醫院裡、患者、家屬、癌友、病童的真實案例作為故事背景,化成一首首動人心弦的歌曲,將原創文學以抒情搖滾的方式,呈現給師生。在真誠感人的故事情境中,建立良好的互動氛圍,以從事「生命教育」,效果極佳。凡經歷過的師生皆一致讚賞,心得回饋主動且熱烈。

內容主題包含:生、老、病、死、抗癌、生命鬥士、兒虐、病童、家暴、霸凌、反毒等各項生命議題。

玫瑰墓樂團的團員形象良好,各自從事醫、教、社福等業,音樂素養極高。近期在校園作的「生命音樂巡迴演講」,造成轟動,三年內穫邀200多場演出,屢獲肯定。每一場演出都像首演,我們努力用心,想要盡一份心力,改善社會風氣,更提升學生的生命素質。

演出曲目

哭泣的史瑞克
PUT OUT THE FIRE  
沙漏
回憶的抽屜
RUN
臣諾
小房子
那天

世界疫戰
罌粟花朵
拾荒的小孩
※以上詞曲由蘇世揚創作。

演出者簡介

主唱 & 節奏木吉他/團長Allen (蘇世揚)

🌹陽明大學醫學系87年畢業 
🌹現任台南市立醫院急診部部主任 
🌹玫瑰墓樂團所有詞曲創作
🌹台南市立醫院急診專科醫師
🌹台南市立醫院腸胃科臨床研究員 
🌹高雄榮總內科專科醫師

Bass & 主唱 & 主合聲周逸凡

🌹知名獨立樂團Overtone貝斯手

打擊樂器、爵士鼓手 & 主唱 & 合聲/趙家麟

🌹台南知名30年資深鼓手
🌹鼓界大哥

小提琴 & 鋼琴/陳沛彣

🌹國立台南大學音樂系畢業
🌹主修小提琴/副修鋼琴
🌹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碩士班

大提琴手莊佳音

🌹中山大學音樂碩士 / 台南大學音樂系
🌹修習鋼琴、大提琴、理論作曲等 
🌹參與戲劇相關創作、配樂、編曲
2011 台南大學藝術季音樂劇《乞丐王子》音樂設計
2017 中山大學在地原創音樂劇《大海的女兒》音樂設計
2018 中山大學劇藝系畢製《女兒紅》音樂設計
2018 試說新語小集【當歌聲邂逅於劇場系列】《世代•青春•路》音樂創作

主奏吉他手&合聲陳竑道

🌹美國MI學院,主修吉他


★ 本音樂會非親子活動,7歲以下孩童請勿入場觀摩,謝謝您的合作!

※ 為防範疫情擴大並確保活動順利,進入場館建議自備並全程佩戴口罩入場觀賞。
※ 藝術季節目將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即時調整應變措施,並公告於本中心官網。

Life Education Speech on Music


清新之夢:辛 幸純鋼琴獨奏會

清新之夢:辛 幸純鋼琴獨奏會

A Piano Recital by Hsing-Chwen Giselle Hsin

演出時間:2023/11/14 (二) 19:30
演出地點:陽明交大演藝廳 (學生活動中心二樓)
入場方式:免費、報名入場

聆聽音樂帶我們短暫離開現實生活中的處境,更有一些音樂聽了像是做了一場夢。鋼琴家辛 幸純挑選莫札特揭開這場夢的序幕,接著進入台灣知名作曲家馬水龍的音樂世界遊走東方夢境;下半場以鋼琴詩人蕭邦的第一冊練習曲將鍵盤上的靈巧技術化為清新鮮明的夢之調色,也讓我們得以遊完一場清新之夢。

鋼琴家辛 幸純獲已故鋼琴詩人傅聰讚譽 “她的演奏達到音樂的最高境界”,擅長抒情風格,現為陽明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專任教授。

演出曲目

莫札特:D小調幻想曲,作品三九七
莫札特:D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五七六
馬水龍:《雨港素描》
馬水龍:鋼琴變奏曲
蕭邦:十二首練習曲,作品十

A Piano Recital by Hsing-Chwen Giselle Hsin

Time: 2023/11/14 (Tue.) 19:30
Location: NYCU Music Performance Hall (ChiaoTung Campus), 2nd Floor, Student Activity Center
Ticket: Free admission 

Listening to an evening of music can be a dream-like spiritual journey that will freshen up our souls. The award-winning pianist Giselle Hsin, our piano professor at NYCU, will start from the dramatic and playful music of Mozart, and then to the renowned Taiwanese composer Ma Shui-Long’s works with local Taiwanese flavor, finally leading to the colorful complete 12 Etudes of Chopin’s Op. 10.

Program

Mozart: Fantasy in D Minor, K. 397  
Mozart: Piano Sonata in D Major, K. 576
Ma Shui-Long: A Sketch of the Rainy Harbor
Ma Shui-Long: Variations for Piano
Chopin: 12 Etudes, Op. 10

演出者簡介

鋼琴家/辛幸純 Hsing-Chwen Giselle Hsin

鋼琴家辛幸純(www.pianistHsin.com)為英國皇家音樂院金牌最高榮譽得主(Chappell Gold Medal)及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鋼琴演奏博士,曾多次獲國際鋼琴大賽之獎項,包括紐約蕭邦大賽及香港莫札特二百週年國際鋼琴大賽銀牌獎。學成歸國後即任教於國立交通大學(現陽明交通大學),曾為音樂研究所所長,並受邀兼任於台灣師範大學。近年來曾客座於新加坡楊秀桃音樂院、英國Royal Northern College of Music及Yehudi Menuhin School 等名校。自2017年每年應邀於葡萄牙Coimbra World Piano Meeting及2018德國SRIMF音樂節大師班授課及演出。辛幸純的第一張獨奏專輯由福茂唱片公司發行,獲選為音樂時代雜誌「編輯的選擇」;後繼兩片專輯《從巴赫、莫札特到蕭邦》由交大出版社出版,2022年最新專輯《素描・台灣:馬水龍鋼琴獨奏作品全集》則由風潮音樂出版。 

辛幸純十三歲時進入著名的英國曼紐因音樂學校,十七歲時與小提琴大師曼紐因本人演出二重奏。國外重要演出地點包括倫敦Wigmore Hall、Queen Elizabeth Hall、紐約92nd Street Y;與香港管弦樂團在香港文化中心演出協奏曲並轉播於全亞洲;於美國Tanglewood音樂節作八場傳統與現代曲目的室內樂演出,並獲頒特殊獎項。國內重要演出包括第十二屆總統府介壽館音樂會,並與台北愛樂室內管絃樂團、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台灣省立交響樂團、新台北室內樂團合作演出協奏曲。1999年與台北人室內樂團首演作曲家楊聰賢教授所寫給她的鋼琴協奏曲。屢次應邀赴美國、澳洲、香港及中國大陸演奏,又曾與美國Santa Barbara交響樂團、英國市政廳弦樂團、廣州及湖南交響樂團,以獨奏家身份合作演出。2007舉行獨奏會巡迴,呈現著名的「歌雅畫景」全集。2010-11年於國家音樂廳及演奏廳分別舉行慶祝舒曼、蕭邦與李斯特兩百週年的鋼琴獨奏會。2013年巡訪英國與澳洲舉行演出,亦受邀與蘇黎世青年交響樂團在台灣各地演出拉威爾鋼琴協奏曲。2016-17分別於台北國家音樂廳與高雄逸仙館舉行「畫說音像」獨奏會。2018-21推廣馬水龍與德布西鋼琴作品,並與小提琴家辛明峰及大提琴家簡碧青於台北國家音樂廳及德國巡演中演出鋼琴三重奏。

出生於台南市,由張晶晶老師啟蒙後,主要老師為鋼琴家楊小佩,辛教授在歐美的老師包括Simon Nicholls、Kendall Taylor、Louis Kentner、Vlado Perlemuter、Irina Zaritskaya Aube Tzerko、Andras Schiff、Gilbert Kalish以及Leon Fleisher。辛教授深信鋼琴演奏在肢體上必須是健康無礙的,並強調擁有豐富室內樂經驗為完整音樂家養成的重要環節。


★ 本音樂會非親子活動,7歲以下孩童請勿入場觀摩,謝謝您的合作!

※ 為防範疫情擴大並確保活動順利,進入場館建議自備並全程佩戴口罩入場觀賞。
※ 藝術季節目將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即時調整應變措施,並公告於本中心官網。


夢境

The Dream

夢境

The Dream

演出時間:2023/11/08 (三) 19:30
演出地點:陽明交大演藝廳 (學生活動中心二樓)
入場方式:免費、報名入場

演出

貓阿諾 Arnaud Lechat
馬克・范・湯可鄰 Mark van Tongeren
詹雅淳 Ya Chun Zhan

《夢境》是一部由貓阿諾、馬克·范·湯可鄰和詹雅淳共同創作的音樂與舞蹈表演,靈感來自法國後印象派畫家亨利·盧梭的畫作《夢境》(法文: Le Rêve)。畫中女子夢中的叢林發生了什麼事情呢?他那指向音樂家的手,是否在訴說,藝術是唯一足夠強大的力量,足以保護我們遺失的天堂免受惡蛇的侵擾?

演出曲目

畫中女子
林中午夜
弄蛇人
滿月
伊甸園
叢林精神
探入無意識
亨利迷失夢中

The Dream

Time: 2023/11/08 (Wed.) 19:30
Location: NYCU Music Performance Hall (ChiaoTung Campus), 2nd Floor, Student Activity Center
Ticket: Free admission

The Dream is a musical and dance performance created by Arnaud Lechat, Mark van Tongeren, and Zhan Ya Chun inspired by the painting Le Rêve by post-Impressionist French painter Henri Rousseau. The music invites us to dive into the painting which represents Yadwigha in the jungle of her dream, surrounded by wild animals and a mysterious musician.

What happens in the Garden of Eden? The dreamer woman points to the musician, isn't this a way of telling us that art is the only force powerful enough to preserve the lost paradise from the evil snake?

Program

Yadwigha 
Free O’clock
The Snake Charmer 
Full Moon 
Eden 
Jungle Spirit 
Into the Unconscious 
Henri Lost in His Dream

演出者簡介

貓阿諾 Arnaud Lechat

法國籍音樂家和作曲家,居住於台灣。演奏多項樂器 、 單簧管、薩克斯管、蕭、打擊樂器、手風琴、吉他 …… 學習中國音樂多年、並創造了一種融合古典音樂、爵士樂、世界音樂、法國和亞洲風格的濃厚作曲風格 。

曾多次參與現代舞演出:與編舞家黎美光《缺席者之舞II&III 》2003/2004, 《她的名字叫曇 花》2006年、《風尋》2008年。 與編舞家古名伸合作《新地界爭霸》2004年、《亂碼》2018年、《亂碼 2》2022年、《獵景》2017/2020 。亦參加了國際即興舞蹈節《 I dance Taipei 》從 2013年到 2023年、還年有《混沌身 7 》舞蹈節 2023年 。

也參與劇場演出、包括《一起快樂的方式》牯嶺街小劇場 2006年、與導演林正宗合作《嘻哈巫!斷言?》 2017年、為國家人權博物館開幕展覽創作音樂《死囚的最後一封信》2014年、還有為法國畫家歐笠嵬的著作《幸福的鬼臉》2002年作曲 。

並且多次參與台北文化活動《孔廟演出》2005年、松山錫口文化節2010年、台北元宵節2023年與 0471特技娛樂場、參加第一屆台北白晝之夜與 Valentin Lechat 陳星楽共同創作現代馬戲團作品《解放9 (Delivraence 9)》2016年。2018年及2019年、二人一同前往台灣東海岸原住民部落巡迴,演出了馬戲團創作《海的面目 (Face Ocean) 》 。

也拍攝紀錄片、在公共電視台播映所拍之『台灣歌仔戲國寶廖瓊枝女士』紀錄片《都馬調(Doumadiao) 》。也與中央廣播電臺製作52輯中法兩種語言版本的系列節目《迷失方向》、採訪台灣傳統音樂的國寶和許多音樂人、包括:宜蘭的北管、坪林的閩南相褒歌,美濃與竹北的客家八音和客家山歌、北投和礁溪的那卡西 . . . . .

近期並製作發行三張創作音樂專輯:
《解放 9 (Delivraence 9) 》2017年
《超人類/次等人類(Transhuman / Subhuman 》2018年
《藍色微光的翅膀 (Sur les ailes de l’heure bleue) 》2021年

詹雅淳 Ya Chun Zhan

臺中人,北漂青年。畢業於臺北市立大學舞蹈系、左營高中舞蹈班。現為自由接案表演者、舞蹈藝術創作者與舞蹈老師,目前也斜槓為舞蹈咖啡廳走馬啡副店長 。

在舞蹈中喜歡以實驗與即興的方式,去挖掘自己的可能性。同時持續不斷的與國內外不同的編舞家合作或是透過機會到不同地方跳舞與創作。近期經歷於 2023年獲得菁霖美國舞蹈節獎學金、在走馬啡 X跳舞蘭《佳節限定身心饗宴》中以新秀舞蹈家身分演出個人創作獨舞《未命名》、參加《身在其中INCLUDE SMA 特展》開幕演出擔任舞者 、參與舞蹈南方嘉義駐地創作《 標籤》擔任共同創作藝術家、參加 2022臺北藝穗節《童話故事 人生事故》擔任創作者與表演者、參加 2022TIFA 史蒂芬妮・雷克《群像》擔任舞者等 。

因緣際會之下,開始與不同的音樂家合作擔任即興音樂會的舞者。如 2023年一月、二月、四月與音樂家 Arnaud Lechat 、 Mark Van Tongeren 共同演出《夢境》 、 2023年一月音樂家 Arnaud Lechat共同演出「台灣戰後經典手繪施工圖建築展」開幕表演 、 2022年十二月與音樂家 Arnaud Lechat 、Coordt Linke 、 Anne Dewees 共同演出《藍色微 光的翅膀》等 。

也有持續進行舞蹈肢體的創作。目前的作品有 2018年《 Ridiculous 》、《 Neverland 》、 2020年《 The 》、 2021《一種關於靈魂的想像》影像版、 2022年《童話故事 人生事故》、《未命名》等,也即將在2023年臺北藝穗節發表《一種關於靈魂的想像》與古舞文創『D Lab創作孵育』發表《阿布索倫的浴室》 。

馬克・范・湯可鄰 Mark van Tongeren

荷蘭萊頓大學創意與表演藝術博士,持續投入聲音探索的表演藝術家。熱衷研究、學習不同地方部族原始的聲音技巧,並以人聲為主要媒材,創作前衛實驗音樂。

1990 年代於阿姆斯特丹 Silo 劇院首次演出,而後展演足跡遍佈荷蘭、俄羅斯、西班牙、芬蘭、比利時、德國、紐西蘭、台灣、中國、韓國和美國。曾在台北國立藝術大學與紐西蘭維多利亞大學音樂學院擔任駐校藝術家。

2002年發表著作《泛音詠唱》,且於2022年秋季推出增訂新版,與專輯《泛音詠唱選集》一起問世。
2003年以人聲與空間共鳴為創作素材,發行專輯《Paraphony-Extended harmonic Techniques》。隨後與音樂製作人李欣芸合作錄製《鹿女》專輯,獲 2008年台灣金曲獎提名。於2022年發行的獨奏演出錄音《旅行到月球》以多元樂器為特色,如口簧琴、笛及拇趾琴。

民族音樂學的專業背景造就了馬克豐富的創作連結,包括結合耶路撒冷穆斯林喚拜、台灣原住民樂舞等。也曾受大提琴家馬友友邀請,為巴哈大提琴組曲加入即興泛唱。近期合作演出包括鋼琴即興演奏家李世揚、驫舞劇場、光環舞集、編舞家葉名樺、作曲家曾興魁、董昭民、張幼欣、瑪格拉海的改硬等。近期演出包括2021年疫情期間與台灣、荷蘭的即興音樂家透過網路連線,進行現場演出的《台灣國際即興音樂節:潛伏時間》 (Latencies Project) 、《力晶2022藝文饗宴-許博允創作生涯六十週年》、2022《世界口簧琴音樂節》之開幕及閉幕演出。 2022年,馬克發起成立台灣泛音詠唱協會,以及9人的泛音表演團體漪渦魚,希冀能提升更多人對泛音、聲音、聆聽的意識。


★ 本音樂會非親子活動,7歲以下孩童請勿入場觀摩,謝謝您的合作!

※ 為防範疫情擴大並確保活動順利,進入場館建議自備並全程佩戴口罩入場觀賞。
※ 藝術季節目將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即時調整應變措施,並公告於本中心官網。


當代傳奇劇場《英雄武松》

Wu-song, the tiger warrior

台積戲苑

當代傳奇劇場《英雄武松》

演出時間:2023/10/28 (六) 14:00
演出地點:陽明交大演藝廳 (學生活動中心二樓)
入場方式:免費、報名入場
 (限 陽明交大 在學學生) 

你知道嗎?早在「天行者路克」之前,這個世界上其實就有另外一名英雄人物能把棍棒耍得更好更炫砲,甚至比路克還要更早挺身反抗霸權跟邪惡軍隊,他的名字就是...武松!他不僅有著令人致命的高強武功,還能赤手空拳地與老虎搏鬥(沒錯,就是我們熟悉的「武松打虎」)。

但你也知道不是所有的英雄都是跟法律規範站在同一邊的,我們必須告訴你,「英雄武松」的故事中充滿了欺瞞、誘惑、不公不義、復仇(加上一隻邪惡的老虎和對酒的濃厚愛好),這位大漢在景陽崗喝了不只三大碗酒,上了景陽崗打死老虎,成了英雄,與武大郎兄弟情深,久別團聚,拒嫂嫂潘金蓮誘惑,憤而離家。金蓮挑簾,西門慶登堂入室,與潘曖昧,害死武大郎。武松靈堂問審,血刃嫂嫂,獅子樓復仇雪恨,殺了西門慶......。

且看,四位小將如何用青春和熱情來說水滸傳這段精彩章回!

Time: 2023/10/28 (Sat.) 14:00
Location: NYCU Music Performance Hall (ChiaoTung Campus), 2nd Floor, Student Activity Center
Ticket: Free admission (only for NYCU students)

Long before Luke Skywalker, another hero mastered the sabre, and fought imperial forces. His name? Wu Song – a martial arts master with deadly skills who takes on a tiger with bare hands. His story is told in Wu Song – The Tiger Warrior. But not all heroes begin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law… Deceit, attempted seduction, injustice, vengeance, a wicked tiger, and a keen taster for wine; our hero will lead you to a world of Wuxia via an intoxicating mix of Peking opera, Kung Fu, street dance, acrobatics, and mime.

經典通識教育講座

時間:2023.10/25 (三) 13:20~15:10
地點:浩然圖書資訊中心B1 (國際會議廳)

講題:多一些傳承 品味人生的精彩好戲
講師:林秀偉 (當代傳奇劇場行政總監)

★ 免費進場、自由入座


※ 為防範疫情擴大並確保活動順利,進入場館建議自備並全程佩戴口罩入場觀賞。
※ 節目將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即時調整應變措施,並公告於本中心官網。


《撥動心弦》歐洲彈撥樂器巡禮

《撥動心弦》歐洲彈撥樂器巡禮

The Heart and the Strings  
A Pilgrimage to the European String Instrument

演出時間:2023/10/17 (二) 19:30
演出地點:陽明交大演藝廳 (學生活動中心二樓)
入場方式:免費、報名入場

演出

康特勒琴/Ida Elina
吉他/Pipo Romero

風潮音樂致力於世界音樂推廣,今年首度邀請在YouTube 頻道上累積逾 200 萬瀏覽次數的芬蘭流行康特勒琴天后 Ida Elina ,以及逐漸於世界重點音樂節中嶄露頭角的西班牙民謠吉他新生代 Pipo Romero為代表;透過兩位樂人豐富而生動的分享,使觀眾們得以經由不同文化視角的音樂型態,透觀世界音樂的多元文化與大千面向,帶來一場富有知識性與藝術性的音樂文化饗宴。

演出曲目 PROGRAM

Ida Elina

Pipo Romero

※ 演出者保留最終曲目異動權利。
※ Performers reserve the right to make final changes to the setlist.

The Heart and the Strings  
A Pilgrimage to the European String Instrument

Time: 2023/10/17 (Tue.) 19:30
Location: NYCU Music Performance Hall (ChiaoTung Campus), 2nd Floor, Student Activity Center
Ticket: Free admission 

Wind Music is dedicated to promoting world music. This year, for the first time, we are proud to present Finnish pop kantele artist Ida Elina and Spanish folk guitar prodigy Pipo Romero to represent their respective genres. Through the musicians' rich and vibrant performances, the audience will gain insights into the diverse cultures and vast dimensions of world music.

演出者簡介

康特勒琴/Ida Elina

赫爾辛基日報:「現在她的流行翻唱徹底改變了我們理解康特勒琴音樂的方式。」

身為一位流行康特勒琴歌手、詞曲創作人、YouTuber,除活躍於芬蘭各大場館中,亦曾至美洲、亞洲、歐洲等多個國家演出並定期於北歐周邊國家進行巡迴,擁有豐富的演出經驗。

Ida多次於國家活動中演出,例:2017年建國百年紀念活動、2021年杜拜世界博覽會等,並與葛萊美得主John Lloya Young、芬蘭搖滾樂隊Apulanta等優秀音樂家合作,更積極曝光於芬蘭電視、廣播及雜誌等不同媒體中。

Ida演奏的音樂風格十分多元,主要涵蓋三項樂種,就學期間所培養出的古典音樂涵養、受到Adam Rafferty用吉他演奏流行音樂天王Michael Jackson Billie Jean影片啟發而產生興趣的流行音樂與因信仰而延伸的福音音樂,除演奏風格多變外,辨識度強烈的嗓音、獨特的演奏手法更是Ida令人印象深刻之處。

吉他/Pipo Romero

Greenfield Guitar:「Pipo Romero獨特且充滿特色的風格,加上他精湛的吉他彈奏方式(西班牙原聲指彈),使他成為未來幾年值得關注的吉他手之一。」

來自號稱西歐歷史最悠久且充滿文化底蘊的西班牙海濱城市-加的斯,濃厚的文化素養及音樂薰陶成就其紮實的創作底蘊,加上精湛的吉他技巧、多樣的音樂元素,促使Pipo締造出獨具一格的個人風格。

Pipo踴躍參與國內外演出、論壇,更藉由擔任Greenfield Guitar、D’addario、Alpha Case、Lars等眾多音樂品牌的大使,致力推廣民謠吉他的魅力,多年來,也透過與西班牙新生代首席搖滾樂團-愛樂成癡合唱團(El Canto del Loco)、墨西哥情歌王子Carlos Rivera、巴賽隆納流行雙人組合Nena Daconte等知名音樂家合作,陸續積累出一定的演出實力,更以最新專輯登上世界指標性音樂排行榜-環球世界音樂榜(Transglobal World Music Chart),深受外界好評。

Pipo結合來自家鄉音樂傳統與世界各地的民間傳說,以古典、民謠、鄉村、爵士及佛朗明哥風格呈現出最接近土地的節奏,運用根據指彈模式延伸出的指套,將撥片套在大拇指的位置,被稱為「西班牙原聲彈指」,靠著多變的方式及熟練的技巧,用撩人心弦的旋律征服眾人的耳朵。


★ 本音樂會非親子活動,7歲以下孩童請勿入場觀摩,謝謝您的合作!

※ 為防範疫情擴大並確保活動順利,進入場館建議自備並全程佩戴口罩入場觀賞。
※ 藝術季節目將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即時調整應變措施,並公告於本中心官網。


2023 陳冠宇& 陳文婉 雙鋼琴音樂會

Eric Chen and Emily Chen

《頂尖對決VII》

2023 陳冠宇& 陳文婉 雙鋼琴音樂會

演出時間:2023/10/12 (四) 19:30
演出地點:陽明交大演藝廳 (學生活動中心二樓)
入場方式:免費、報名入場

演出

鋼琴/陳冠宇、陳文婉

兩位知名鋼琴家陳冠宇與陳文婉致力於推廣雙鋼琴音樂,曾多次合作演出雙鋼琴及四手聯彈的經典作品,精湛的獻技廣受熱烈迴響。期望透過鋼琴家的指尖,帶領聽眾遨遊古典與現代樂派之間,體驗華麗的音樂旅程;藉由兩架鋼琴的交織,創造千變萬化的聲響,引領民眾進人鋼琴的綺想世界。

演出曲目

巴伯:紀念品,給四手聯彈的芭蕾舞組曲,作品28
蕭邦:C大調雙鋼琴輪旋曲,作品 73
盧托斯瓦夫斯基:給雙鋼琴的帕格尼尼主題與變奏曲
瓜斯塔諾維:給雙鋼琴的三首浪漫曲
比才∕羅森布拉特:給雙鋼琴的卡門幻想曲
比才∕安德森:給雙鋼琴的卡門幻想曲

Eric Chen & Emily Chen 2023 Piano Duo Concert

Time: 2023/10/12 (Thur.) 19:30
Location: NYCU Music Performance Hall (ChiaoTung Campus), 2nd Floor, Student Activity Center
Ticket: Free admission

Two renowned pianists are devoted to promoting piano duo music and have collaborated many times to perform classic piano duo pieces, receiving enthusiastic responses for their superb skills. 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the pianists' performances, the audience will be provided with diverse piano music experiences.

Program

S. Barber:  Souvenirs Ballet Suite Op.28 for One Piano Four Hands
F. Chopin: Rondo in C Major for Two Pianos, Op. 73 posth
W. Lutoslawski: 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Paganini for Two Pianos
C. Guastavino: Tres Romances Argentinos for Two Pianos
G. Bizet/  A. Rosenblatt: Carmen Fantasy for Two Pianos
G. Bizet/  G. Anderson: Carmen Fantasy for Two Pianos

演出者簡介

鋼琴/陳冠宇 Eric Chen

臺南市人,現為臺北市立大學音樂學系專任副教授兼系主任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兼任副教授。曾先後師事高錦花、陳郁秀、魏樂富、張瑟瑟、 Arkady Aronov、Abbey Simon、 Oxana Yablonskaya、 Boris Slutsky、 Dmitri Rachmanov、 Peter Basquin及 Bernard Ringeissen等知名教授,以鋼琴第一名成績獲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學士學位、並獲得美國紐約曼哈頓音樂學院鋼琴演奏碩士學位和美國紐約市立大學鋼琴演奏博士候選人。

在臺灣求學期間已囊括各項鋼琴比賽冠軍 (包括:臺灣區兒童、少年、青少年、成人組、第二屆中華蕭邦、 臺北市交協奏曲、理查克萊德門…等);旅美留學期間,更獲得多項國際獎項 (包括:第十三屆美國 Joanna Hodges國際鋼琴大賽第三名、紐約 Five Towns Music and Arts Foundation, Inc.鋼琴首獎,以及紐約 Artists International, Inc.青年藝術家獎)。

曾於美國紐約卡內基 Weill音樂廳、林肯中心Alice Tully音樂廳、奧地利維也納 Bosendorfer音樂廳、日本東京五反田文化中心音樂廳、大阪村松音樂廳、中國廈門藝校音樂廳和武漢音樂學院編鐘音樂廳等地舉行鋼琴獨奏會。

陳冠宇是當今臺灣最活躍鋼琴家之一,各類型演出包括:鋼琴獨奏會、室內樂、協奏曲和兒童親子音樂會等多種型式,並橫跨古典樂曲和流行音樂之範疇,至今已出版二十五張 (包括:流行和古典) 鋼琴演奏專輯,演奏足跡遍及歐美、中國大陸、日本、韓國、越南⋯等國之各大城市,亦擔任文化部音樂人才庫培訓計畫之評審暨諮詢委員、國家級和各大鋼琴比賽、大學聯人才庫培訓計畫之評審暨諮詢委員、國家級和各大鋼琴比賽、大學聯考術科面試、第四屆墨西哥考術科面試、第四屆墨西哥Parnassos國際鋼琴大賽…等評委。

2020年5月起隆重推出「絕對貝多芬 Absolute Beethoven:慶祝樂聖慶祝樂聖250週年冥誕」鋼琴奏鳴曲系列獨奏會計畫 (每半年一個系列,共八個系列,歷時四年),演奏全套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當年舉辦系列一和二,演奏多首有名稱之鋼琴奏鳴曲,2021年舉辦系列三和四,演奏早期鋼琴奏鳴曲;2022年將舉辦系列五和六,演奏早中期鋼琴奏鳴曲;2023年將舉辦系列七和八,演奏中晚期鋼琴奏鳴曲,作為整個計畫之圓滿落幕。

鋼琴/陳文婉 Emily Chen

鋼琴家陳文婉,現職中原大學風雅頌音樂中心主任、通識中心專任副教授和實踐大學音樂系兼任鋼琴副教授與台灣室內樂推廣協會理事。

大學就讀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在台灣完成專業的音樂教育(台中光復國小、雙十國中、台北光仁中學等音樂班),大學畢業後赴美國舊金山音樂院 (San Francisco Conservatory of Music) 深造。畢業後任職於舊金山音樂院專任鋼琴伴奏與音樂院先修部門鋼琴老師。

返台後,任教多所學校,教學之餘經常以室內樂和伴奏形態活躍於台灣樂壇,並曾受邀到日本、中國大陸、美國等地演出。她熱愛室內樂,致力於開拓室內樂的曲目與推廣室內樂。於2010年成立〈緣 室內樂集〉。除了每年定期策劃〈緣 室內樂集〉鋼琴五重奏『理性與感性』系列的演出活動外,更致力推廣音樂進入社區,提倡美育,為藝術文化耕耘。於2012年,於台北市每月舉辦社區型態的沙龍音樂會,讓聽眾與音樂家們能近距離的交流,以欣賞音樂普及化進而提升生活的質感為目標而努力。近年與鋼琴家陳冠宇組鋼琴二重奏組合,呈現室內樂不同的面貌。 多年的演出經驗,累積豐富的教學與策劃展演經驗外,2014年配合台灣教育部慕課遠距課程計劃製作「音樂基礎訓練」獲選為優良課程;並於2015年獲得年度MOOCS課程-銀賞,隔年再度製作「音樂時光隧道」慕課課程。慕課課程連續多年在ewant開放教育平台上線。2019年獲選為台中光復國小傑出校友。


★ 本音樂會非親子活動,7歲以下孩童請勿入場觀摩,謝謝您的合作!

※ 為防範疫情擴大並確保活動順利,進入場館建議自備並全程佩戴口罩入場觀賞。
※ 藝術季節目將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即時調整應變措施,並公告於本中心官網。


音樂皮影戲《狐狸的故事》

音樂皮影戲《狐狸的故事》Roman de Renart

法國小宛然皮影暨布袋戲劇團

音樂皮影戲《狐狸的故事》

Roman de Renart

演出時間:2023/10/04 () 19:30
演出地點:陽明交大演藝廳 (學生活動中心二樓)
入場方式:免費、報名入場
 (09/04(一) 12:00開放網路報名)
報名傳送門:https://reurl.cc/DAqVYm

演出

法國小宛然劇團負責人、導演、編劇、操偶家/Jean-Luc Penso 班任旅
協演/廖琳妮 Lin-Ni Liao 
音樂/Bernard Chèze
戲偶設計/Michelle Zahorska

對狐狸而言,生命中唯一重要大事就是吃東西。一直處於飢餓狀態,花了所有時間不停在耍詐計謀,以填飽永遠吃不飽的肚子。並不滿足於輕鬆打劫食物櫃和雞舍,還不放過所有被碰到的倒霉鬼。牠毫不猶豫地攻擊比牠還強壯的對手,不過也碰到了比牠更狡猾的對手。

說「狐狸的事」的靈感完全汲自法國文學名著,所用的表演技巧卻來自皮影戲。為了創作一齣現代版的「狐狸的故事」,我們使用電腦來製造多場光影效果。「狐狸的故事」已在全球五大洲超過四十五國演出。

Roman de Renart
A musical show of Chinese shadow puppets

Time: 2023/10/04 (Wed.) 19:30
Location: NYCU Music Performance Hall (ChiaoTung Campus), 2nd Floor, Student Activity Center
Ticket: Free admission 
Sign Up: (09/04 (Mon.) 12:00 Open URL)

Fox Story is a tale well suited for stage adaptation because of the liveliness of its dialogues, the diversity of its plots, and its comic situations.

Its desecrating reflection of society gives it a contemporary slant and makes it universal. We have carefully selected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episodes of this work. While being true to the spirit, we have deliberately departed from the letter of the work adapting it freely to ensure it is presented as a living work of art. Music and song play a central role and joyfully accompany the whole performance.

演出者簡介

Jean-Luc Penso 班任旅
法國小宛然劇團負責人、導演、編劇、操偶家

1970年班任旅初抵台灣時年僅二十歲,師事國寶級藝人李天祿老師,學習台灣布袋戲的操演技法,五年後學成返國,並在恩師李天祿的建議下在法國創立「小宛然」劇團。

返國後即在人類學博物館 (Musee de I'Homme)、夏佑國家劇院 (Theatre National de Chaillot) 和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 (Musee Guimet) 等知名劇院演出,致力於台灣傳統布袋戲之推廣,並到歐洲、非洲、亞洲、北美洲巡迴演出,表演劇目的靈感皆取自他和恩師學習的台灣經典偶戲,如「西遊記」、「白蛇傳」、「水滸傳」。自此之後,台灣布袋戲即成為知名劇院邀請的常客,2010年在法國南部土倫美術館、2011年在巴黎賽努奇博物館(Musee Cernuschi),以及2012年在里昂「卡達恩世界木偶戲博物館」(Musee Gadagne)等都有精彩演出。

1981年4月「小宛然」在北京、福建泉州和漳州演出「西遊記之大鬧天宮」,這是繼文化大革命之後,第一個受邀到中國大陸表演的外國偶戲劇團,而且還是台灣布袋戲。

班任旅在李老師的鼓勵下,經常援用台灣布袋戲的傳統技法,並汲取自西方作品來創作。推出的首部作品是1986年7月在希臘創作的「奧德賽」,靈感即取自古希臘神話。此作品在前往地中海沿岸非洲國家、大洋洲和亞洲做巡迴演出之前,先在法國夏佑國家劇院演出,時間長達兩個月之久。

1988年創作的「阿拉丁」同樣也在夏佑國家劇院做首演,隨後再到歐洲、中東、非洲、大洋洲和亞洲各國巡迴演出。1989年經李老師抬導和推薦,有幸和世居高雄的皮影戲大師許福能習藝,創作了「哪吒鬧海」,此劇也是「小宛然」受邀到巴黎布朗利博物館 (Musee du QuaiBranly) 演出博物館的開館之作品。隨後並在巴黎科學城博物館、賽努奇博物館演出一百二十場,甚至在艾菲爾鐵塔二樓,隨後下鄉到楓丹白露城堡在內的多博物館巡迴演出。這齣廣受好評的作品也遠至歐洲、亞洲、南美和非洲。尤其在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和法國的眾多亞洲藝術博物館演出。

1993年「小宛然」帶著年度新作「狐狸的故事」,到全球四十五國巡迴演出。隨後創作的其他作品也都到全球五大洲做巡迴演出,演出國家多達八十九國,劇目包括「羅摩衍那」、「瘋狂馬戲團」、「Ratatouille,Tignasse et compagnie」、「后羿射日」和「莫伊傳說」(Maui tiki tiki a Taranga) 。2000年巴黎音樂城博物館為了慶祝龍年,特邀「小宛然」以及「亦宛然」和其樂團到法國演出「大鬧水晶宮」。

2006年班任旅在法國法蘭西學院 (Llnstitut de France)「法國道德暨政治學院」(L'Academie des sciences morales et politiques) 榮獲台法文化基金會頒發年度得主。

班任旅在演出之同時,也經常邀請李天様老師的劇團「亦宛然」到法國表演。李老師於1979年首度登陸花都,成為首位在法國獻藝的台灣藝術家,此後「小宛然」經常邀請李老師和「亦宛然」到法國各地和歐洲,參與「小宛然」策劃的巡迴演出。「小宛然」並和「亦宛然」共同舉辦研習營,培訓法國操偶師學習台灣布袋戲。

2008年起,班任旅在持續創作與國內外演出之餘,開始和台灣作曲家廖琳妮女士合作,她為「小宛然」的多齣作品創作配樂,包括在布朗利博物館演出並獲台灣文化部協助的「莫伊傳說」,此劇榮獲2012年台北國際藝術節邀請,同年八月在台北和台灣東海岸巡迴演出。此外,兩人也在巴黎和台北之間策劃多場音樂會和當代音樂表演,邀請台灣藝術家共襄盛舉。

「小宛然」除了表演活動,也收藏大量台灣和中國人偶,劇團在法國和外國眾多博物館和文化中心表演布袋戲和皮影戲時,都會搭配演出同步展覽典藏。最近一次展演在法國西部莫里班省瓦恩市,吸引超過一萬二千人。環遊世界演出超過89個國家的「小宛然」將在2024年慶祝成五十週年紀念,屆時在法國和全球各地會有更多巡迴演出。


※ 為防範疫情擴大並確保活動順利,進入場館建議自備並全程佩戴口罩入場觀賞。
※ 藝術季節目將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即時調整應變措施,並公告於本中心官網。


主辦單位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藝文中心
贊助單位 | 台灣交通大學校友總會
洽詢電話 | (03) 5731953
※ 主辦單位保留更動節目內容之權利。

音樂皮影戲《哪吒鬧海》

The Magic Child and the Dragon King

法國小宛然皮影暨布袋戲劇團

音樂皮影戲《哪吒鬧海》

演出時間:2023/10/03 () 19:30
演出地點:陽明交大演藝廳 (學生活動中心二樓)
入場方式:免費、報名入場

演出

法國小宛然劇團負責人、導演、編劇、操偶家/Jean-Luc Penso 班任旅
音樂/Bernard Chèze
刻偶/Catherine Larue 陸佩玉

《哪吒鬧海》是法國國家巴黎凱布朗利人類學博物館(Musèe du Quai Branly)以及葡萄牙里斯本東方博物館(Museu do Oriente)開館時邀演的第一個演出節目。

這一個《封神演義》中知名的神話故事,由班任旅編導自演自唱的《哪吒鬧海》,全然顛覆了傳統皮影戲中的聲調、唱腔、律動和節奏感。由愛唱歌劇的班任旅所體悟呈現的李哪吒,有著許多西方的黑色幽默。也許就因為它獨有的特色,讓《哪吒鬧海》走過世界五大洲,超過四十多個國家演出超過3000場。

儘管哪吒盡了最大的努力,但他所犯的錯誤遠大於自己的神力,
擾亂了海底的魚蝦兵將和天上龍宮,也觸怒了傲慢的龍王和他寶貝的兒子。
冥界鬼魂受到了驚嚇,激怒了地獄之王。
在玉皇大帝親自出面讓大家認識到哪吒的真正功績之前,他仍需要歷經重重考驗。

這場演出中使用的中國皮影,是由雕刻精細、顏色鮮豔的水牛皮所製成,而且大多是收藏已久的傳統皮影。這些皮影在文化大革命中倖存下來,在大部分皮影被燒毀的年代,這些有幸保存下來的皮影已成為小宛然劇團的珍貴收藏。

The Magic Child and the Dragon King
A musical show of Chinese shadow puppets

Time: 2023/10/03 (Tue.) 19:30
Location: NYCU Music Performance Hall (ChiaoTung Campus), 2nd Floor, Student Activity Center
Ticket: Free admission

Despite his efforts to behave himself, Lo Zha, the Magic Child ends up making mistakes far bigger than himself. And so it comes about that the tiger gets a beating, the arrogant Dragon King and his swaggering son set up a wail, ghosts get spooked and the King of the underworld is driven mad.

The Chinese shadow puppets used in this show are of finely-chiseled and colored buffalo hide and are mostly old. Having survived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when most were burned, these pieces are in the Théâtre du Petit Miroir's collection. The Magic Child and the Dragon King has been shown throughout France, Europe, various Islands of the Indian Ocean, and in Asia.

演出者簡介

Jean-Luc Penso 班任旅
法國小宛然劇團負責人、導演、編劇、操偶家

1970年班任旅初抵台灣時年僅二十歲,師事國寶級藝人李天祿老師,學習台灣布袋戲的操演技法,五年後學成返國,並在恩師李天祿的建議下在法國創立「小宛然」劇團。

返國後即在人類學博物館 (Musee de I'Homme)、夏佑國家劇院 (Theatre National de Chaillot) 和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 (Musee Guimet) 等知名劇院演出,致力於台灣傳統布袋戲之推廣,並到歐洲、非洲、亞洲、北美洲巡迴演出,表演劇目的靈感皆取自他和恩師學習的台灣經典偶戲,如「西遊記」、「白蛇傳」、「水滸傳」。自此之後,台灣布袋戲即成為知名劇院邀請的常客,2010年在法國南部土倫美術館、2011年在巴黎賽努奇博物館(Musee Cernuschi),以及2012年在里昂「卡達恩世界木偶戲博物館」(Musee Gadagne)等都有精彩演出。

1981年4月「小宛然」在北京、福建泉州和漳州演出「西遊記之大鬧天宮」,這是繼文化大革命之後,第一個受邀到中國大陸表演的外國偶戲劇團,而且還是台灣布袋戲。

班任旅在李老師的鼓勵下,經常援用台灣布袋戲的傳統技法,並汲取自西方作品來創作。推出的首部作品是1986年7月在希臘創作的「奧德賽」,靈感即取自古希臘神話。此作品在前往地中海沿岸非洲國家、大洋洲和亞洲做巡迴演出之前,先在法國夏佑國家劇院演出,時間長達兩個月之久。

1988年創作的「阿拉丁」同樣也在夏佑國家劇院做首演,隨後再到歐洲、中東、非洲、大洋洲和亞洲各國巡迴演出。1989年經李老師抬導和推薦,有幸和世居高雄的皮影戲大師許福能習藝,創作了「哪吒鬧海」,此劇也是「小宛然」受邀到巴黎布朗利博物館 (Musee du QuaiBranly) 演出博物館的開館之作品。隨後並在巴黎科學城博物館、賽努奇博物館演出一百二十場,甚至在艾菲爾鐵塔二樓,隨後下鄉到楓丹白露城堡在內的多博物館巡迴演出。這齣廣受好評的作品也遠至歐洲、亞洲、南美和非洲。尤其在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和法國的眾多亞洲藝術博物館演出。

1993年「小宛然」帶著年度新作「狐狸的故事」,到全球四十五國巡迴演出。隨後創作的其他作品也都到全球五大洲做巡迴演出,演出國家多達八十九國,劇目包括「羅摩衍那」、「瘋狂馬戲團」、「Ratatouille,Tignasse et compagnie」、「后羿射日」和「莫伊傳說」(Maui tiki tiki a Taranga) 。2000年巴黎音樂城博物館為了慶祝龍年,特邀「小宛然」以及「亦宛然」和其樂團到法國演出「大鬧水晶宮」。

2006年班任旅在法國法蘭西學院 (Llnstitut de France)「法國道德暨政治學院」(L'Academie des sciences morales et politiques) 榮獲台法文化基金會頒發年度得主。

班任旅在演出之同時,也經常邀請李天様老師的劇團「亦宛然」到法國表演。李老師於1979年首度登陸花都,成為首位在法國獻藝的台灣藝術家,此後「小宛然」經常邀請李老師和「亦宛然」到法國各地和歐洲,參與「小宛然」策劃的巡迴演出。「小宛然」並和「亦宛然」共同舉辦研習營,培訓法國操偶師學習台灣布袋戲。

2008年起,班任旅在持續創作與國內外演出之餘,開始和台灣作曲家廖琳妮女士合作,她為「小宛然」的多齣作品創作配樂,包括在布朗利博物館演出並獲台灣文化部協助的「莫伊傳說」,此劇榮獲2012年台北國際藝術節邀請,同年八月在台北和台灣東海岸巡迴演出。此外,兩人也在巴黎和台北之間策劃多場音樂會和當代音樂表演,邀請台灣藝術家共襄盛舉。

「小宛然」除了表演活動,也收藏大量台灣和中國人偶,劇團在法國和外國眾多博物館和文化中心表演布袋戲和皮影戲時,都會搭配演出同步展覽典藏。最近一次展演在法國西部莫里班省瓦恩市,吸引超過一萬二千人。環遊世界演出超過89個國家的「小宛然」將在2024年慶祝成五十週年紀念,屆時在法國和全球各地會有更多巡迴演出。


※ 為防範疫情擴大並確保活動順利,進入場館建議自備並全程佩戴口罩入場觀賞。
※ 藝術季節目將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即時調整應變措施,並公告於本中心官網。


主辦單位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藝文中心
贊助單位 | 台灣交通大學校友總會
洽詢電話 | (03) 5731953
※ 主辦單位保留更動節目內容之權利。

異質共生:科技藝術實驗展

Heterosymbiosis

異質共生

科技藝術實驗展

Heterosymbiosis - Experimental Exhibition of TechArt

未來布袋戲 | 異自然| 無人機 劇場

Theater of Future Puppet, X-nature, and Drone

異質共生:科技藝術實驗展

當代藝術與科技的交會,為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感官體驗。
本次展覽有三個子主題「未來布袋戲」、「異自然」和「無人機」,將探討人與傳統、自然和科技之間的關係。共有九組藝術家團隊,將科技和傳統元素相互融合,呈現出獨特的藝術形式。

透過使用綜合媒材,虛實空間的交錯和新媒體的應用,期望觀眾在虛實世界中探索自己的感官,進而能具身體驗「異質共生」的概念。

展覽三個子主題 

  • 「未來布袋戲」透過科技與數位轉譯,運用VR、機器手臂、眼動以及動作捕捉等科技,重新詮釋傳統文化的抽象之美,使觀眾從全新的角度操控戲偶並體驗布袋戲文化。
  • 「異自然」將探討人與自然的後現代關係,透過聲音重組、感知觸覺、熱力溫度、氣囊探索、菌根網路,使科技幻化為自然。
  • 「無人機」將自行開發第三代無人機應用於藝術創作,呈現即時互動,觀眾控制雷射色彩,重新詮釋雷射、無人機與觀眾的關係。

科技的創新和實驗性的特點,使得科技藝術的追求可以在沒有歷史包袱的自由下進行。「異質共生」體現了藝術家將異質元素融合的探索和實踐,透過展覽,藝術家從中探討科技與傳統、自然與人工之間的關係,並思考人類創作的可能性與價值。期望能夠引發觀眾對未來的想像與反思,這應是藝術與科技交會最迷人的地方。

展覽日期:2023.06.01-07.05
展覽地點:陽明交大藝文藝文空間(光復校區/浩然圖書館B1)
開幕式:2023.06.01(四)14:00-16:00

展覽講座

  • 2023.06.02(五)上午場10:00-12:00 / 陽明交大光復校區藝文中心
  • 2023.06.02(五)下午場13:00-14:00 / 人三館一樓演講廳

開放時間:週一~週五 10:30~18:30,週六 10:30~16:30(端午連假不開放)

【展覽製作團隊】

策展人|許峻誠

行政總籌|
展覽場運:廖雅慧.鄒玟珊

策展團隊|
專案統籌:蘇彥辰.廖映辰
企劃組:羅曉愉
場佈組:顏瑋辰.彭家駒.劉人愷.蘇敬堯.吳元劭
美宣組:賴慧珈.黃筱晴
公關組:林玠里.岳威.許巧妮
攝影組:洪磊.蔡欣樺.蔣澍儀
技術組:朱家聖

參展藝術家團隊|

-科技藝術實驗中心
-建築資訊學研究室
-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TDIS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暨未來表演實驗室
-林一平、羅禾淋、藝擴體實驗室
-謝翠如 X 陳韻如研究室
-劉辰岫未來敘事實驗室
-許峻誠實驗室

Heterosymbiosis-Experimental Exhibition of Tech-Art

The intersection of contemporary art and technology has brought us unprecedented sensory experiences. This exhibition has three extremely different works of tech-art: Future Puppet Show, X-nature, and Drone. A total of nine artist teams focuses on the emerging trends of interpreting tradition with new technology, digitalizing biomimetic simulation, and juxtaposing virtual and real space. By virtue of the interactive multimedia, participants can explore the virtual world intertwined with the physical world, and be able to embody the concept of ‘Heterosymbiosis’.

The 3 sections

  • Future Puppet Show uses technologies such as VR, robotic arms, eye movement tracking, and motion capture to reinterpret and enhance the abstract beauty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rough technology and digital translation. It allows the audience to manipulate puppets, and experience traditional Taiwanese glove-puppetry (pòo-tē-hì), from a completely new perspective.
  • X-nature explores biomimetic simulation for the connection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It employs the technology of sound reconstruction, sensation of touch, feeling of warmth, exploring inflatable spaces, and finding the rhizomatic web underlying all things so that an illusory nature can be evoked.
  • Drone deploys self-developed third-generation drones to create real-time interaction through the control of laser lights. This work transfers static space to dynamic spatial variation, reinterpre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sers, drones, and audiences.

The innovative and experimental nature of technology encourages tech-art to be freely developed without being burdened by history. ‘Heterosymbiosis’ refers to the artist’s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heterogeneous elements. It aims to promote self-reflec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 and technology and between nature and artificiality, which brings the value of art to light. This is the most intriguing intersection of art and technology.

|Date: 2023.06.01-07.05
|Location: NYCY Arts Gallery (B1 of NYCU Library in Hsinchu)
|Opening: 2023.06.01 Thu. / NYCU Arts Gallery (B1 of NYCU Library in Hsinchu)

|Lecture:

  • 2023.06.02 Fri. 10:00-12:00 / NYCU Arts Center (B1 of NYCU Library in Hsinchu)
  • 2023.06.02 Fri. 10:00-12:00 / Lecture Hall at 1F of HSS Building 3

【Exhibition Team】

Curator|Chun-Cheng Hsu

Administrative Coordinator|
Venue Management: Ya-Hui Liao. Wen-ShanTsou

Curatorial Team|
Project Coordinator: Yan-Chen Su.Iris Liao
Event Planner: Hsiao-Yu Luo
Move-in & Move-out: Wei-Chen Yen.Jia-Jiu Peng.Jen-Kai Liu.Ching-Yao Su.Yuan-Shao Wu
Artistic Design: Hui-Chia Lai.Hsiao-Chin Huang
Public Relations: Chieh-Li Lin.Yue Wei.Chiao-Ni Hsu
Photography: Hong-Lei.Hsin-Hua Tsai.Shu-Yi Chiang
Installation: Jason Chu

Teams of Artist |

-Innovation Center for Art and Technology at NTUA
-Architectural Informatics Lab at NYCU
-Transdisciplinary Design Innovation Shop at NYCU
-Technology Art Future Performance Lab at TNNUA
-Yi-Bing Lin, He-Lin Luo, CreateArtTalk Lab
-Tsuei-Ju Hsieh x Yun-Ju Chen Lab
-Ivan Liu Future Narratives Lab
-Chun-Cheng Hsu Lab

辦理單位- 

指導單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主辦單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藝文中心、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
合辦單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贊助單位:交大校友總會、財團法人交大思源基金會、西田社布袋戲基金會、財團法人碩英文教基金會


玩世:當代水墨的臺灣圖記

Cynical Playfulness

玩世

當代水墨的臺灣圖記

Cynical Playfulness

Visual Representations of Taiwan in Contemporary Ink Art

面對近年來國際間詭譎多變的政經情勢,臺灣經歷了風雨飄搖的衝擊與挑戰,當前這座「寶島」表面上還是一片歌舞昇平的美好榮景,但社會內部其實存在著各種紛亂騷動的不安跡象。

「玩世:當代水墨的臺灣圖記」展覽的構想,源自於水墨藝術家李君毅的新系列創作——「玩弄股掌上」。以革新水墨的創作觀念著稱的李君毅,擅長運用富於象徵意義的諷寓手法探討當代性與現世性的議題,其新作則意圖揭示臺灣當下社會所呈現錯綜紛繁的現狀。

在用色與運筆間表現當下情緒,在每一幅作品裡承載著一段記憶,體現著一種心境,也是生命狀態的一種紀錄。心中形象的投射,不固定使用一種方式技法創作,因應心境的變化而有所不同。創作應該是活的,是生命不斷的演繹變化、思考想像創造出來的結果,創作形式也應配合內在意義與情感而有所變化。

本展覽集合了十位在師大藝研所蒙受李君毅指導的新進水墨藝術家,包括李孟芳、李璐宇、吳上瑋、吳惠淳、洪小澎、徐祖寬、許宸家、郭錦屏、楊喆、簡詩如。

他們不管是承襲中國文人「依隱玩世」的傳統精神,還是反映與反思商品文化下「玩世不恭」的人生態度,其多元面向的當代水墨創作,無不窮形盡相地圖記了臺灣現實生活豐富多彩而矛盾複雜的生命情狀。

- 參展藝術家名單 -

展出作者:李君毅、李孟芳、李璐宇、吳上瑋、吳惠淳、洪小澎、徐祖寬、許宸家、郭錦屏、楊喆、簡詩如(按筆畫順序排列)

- 藝術家介紹 (電子書) -


[3d-flip-book id="6254" ][/3d-flip-book]


- 展覽資訊 -

展覽日期:2023 / 5 / 2(二)~ 5 / 23(二)
展出地點:交大校區藝文空間

開幕茶會:5/11(四)14:00
藝術家導覽:5/11(四)15:00


- 參觀資訊 -

開放時間:週一~週五 10:30 ~ 18:30
展場地址:新竹市大學路 1001 號 陽明交通大學 交大校區浩然圖書館 B1 藝文空間
按讚成為藝文中心FB粉絲:NYCUArtsCenter
洽詢電話:(03)513-1233


- 辦理單位 -

主辦單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藝文中心
協辦單位:名山藝術
贊助單位:台灣交通大學校友總會、財團法人交大思源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