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校區

雲門50 鄭宗龍《波》

WAVES by CHENG Tsung-lung

藝術零距離 Walk into Studio

雲門50 鄭宗龍《波》

演出時間:2023.10/14 (六) 14:45
演出地點:國家戲劇院 (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之1號,愛國東路側)

入場方式:免費、報名入場 (名額已滿)
限 陽明交大 在學學生 / Only for NYCU Students
◎ 演出全長約65分鐘,無中場休息。

雲門50週年 鄭宗龍運勁著力全新創作
聯手里約奧運「東京八分鐘」首席科技總監真鍋大度

沒有故事 只有身體的事
AI入舞 振盪成波

波,是可見的科學物理現象,也是肉眼無法清楚看到的能量振盪。

許多科幻和動漫作品,都描繪出聚集身體隱藏能量,可以爆發出合全為一的力量招式。雲門五十週年,藝術總監鄭宗龍聯手日本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Daito MANABE),拆解舞者流動的身體,將肌肉、呼吸與神經傳遞的電波化為數據,經由程式的深度學習及藝術的折射,創作出突破身體和科技的當代大招《波》。將看不見的波,由看得見的身體完整呈現。

鄭宗龍與真鍋大度構思作品時觀察到,遍及全球三年的疫情對社會和個人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科技和資訊的迅速流動,與個人意識相互干涉。兩人分別從身體和科技的載體出發,凝視當中的互動關係,創造出減法的作品美學。在技術上,延展AI人工智慧和科技工具的實驗,作為身體運動的基礎,勾出舞者身體的隱藏能量。使其穿梭在音樂、影像與空間不同的維度,將各方之氣聚集成一道道的波。

《波》是鄭宗龍重新定義身體的突破之作。

在2019年,鄭宗龍創作《毛月亮》,首次探索人性和科技的主題。透過三個巨型LED和相對微小的舞者作對比,呈現被科技所包圍而無法擺脫的孤獨感,及人們努力擺脫的集體性。真鍋大度則長年遊走在虛擬與現實之間,追求高度臨場感的感官式體驗。在為雲門五十週年創作的作品裡,鄭宗龍和團隊連結舞蹈與科技之間的本質,讓波的物理特性和象徵意義在作品裡相遇。這回,《波》沒有故事,只有身體的事。

2023/10/14 (Sat.) 14:45  | National Theater Hall

WAVES by CHENG Tsung-lung

CHENG Tsung-lung, Artistic Director and choreographer of Cloud Gate selected as 50 Contemporary Choreographers by Routledge Publishing, creates new work WAVES for Cloud Gate’s 50th anniversary. CHENG invites renowned digital artist Daito MANABE together to imagine the unseen body.

MANABE, founder of the media studio Rhizomatiks in Tokyo, is a composer, digital artist, DJ, and programmer. MANABE’s augmented-reality design for 2016 Rio Olympics Closing Ceremony showcasing Japan’s technology and creativity has made him a known figure beyond the digital arts world. Over the years, he has collaborated with iconic artists Bjork, Perfume, and OK Go.

CHENG and MANABE explore what WAVES, in forms of energies, could transmit from the body, across spatial surfaces, mediums, and humans. Waves transmit tangible objects and intangible elements. Set out to collect dancing body movements as digital data, metamorphose throug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HENG and MANABE explore with dancers the boundaries of human movements in cognition, and provide an alternative perspective of how we see the world around us.


參加辦法

報名費用 | 500元(保證金),須全程參與並繳交500字以上心得報告,方可退保證金。
報名時間 | 活動前一個月起至額滿為止。
報名網址 | (限 陽明交大 在學學生 / Only for NYCU Students)

※ 為完成錄取程序,請查閱聯絡信箱並於限期內完成繳費事項 (逾期未繳費將取消資格)
※ 如遇天災急難,經人事行政局公布新竹市或活動目的地停止上班或上課時,則活動取消、費用全額退還。

 到場注意事項

◎節目全長約65分鐘,無中場休息。
◎演出部分含炫光、煙霧效果、巨大聲響,請留意並斟酌入場。
◎演前導聆:每場演出前30分鐘於國家戲劇院大廳。
◎演後座談:10/14 (SAT.) 演後於國家戲劇院觀眾席。
◎主辦單位保留節目異動權。


製作團隊

編舞/構思|鄭宗龍
共同構思/影像/音樂/程式|真鍋大度
燈光|沈柏宏
服裝|范懷之
演出|雲門舞集
共同製作| 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翻轉傳統木藝~木匠兄妹文創展

Carpenter CCI Exhibition 2023

翻轉傳統木藝

木匠兄妹文創展

強調木匠兄妹品牌原創精神,作品強調原木素材、保持實木自然紋路、融入設計美學同時兼具實用功能,讓木作品不再單一化呈現,而是能夠與現代生活美學、家居擺設合為一體。

產品結合文化意喻、新穎且趣味的造型、兼具使用功能的木作,成為個人品味、美學的象徵,同時為文化的傳承與媒介,藉此讓更多人認識臺灣文化及其文學素養的作品。

Flipping the Traditional Wooden Crafts – Carpenter CCI Exhibition 2023

To emphasize the originality of the brand, the works focus on the texture of logs and maintain the natural strips of wood. While implementing the design aesthetics, the practicality is not discarded. The wood works are no longer presented monotonously but blends well with modern life aesthetics and home furnishings.

The metaphoric combination of the products and culture, the innovative and interesting style, and the multifunctional wood works all become the taste of the individual, as well as the symbol of aesthetics. They’ve also inherited and spreaded the culture, so as to let more people get to know Taiwanese culture and its works of literary literacy.


- 展出單位 -

◈ 跟著木匠兄妹,體驗木作的溫潤觸感 ◈

木匠兄妹來自台中后里的一對兄妹,為了傳承父親29年的細木作工藝,與愛惜木頭的這份熱情,將木頭注入設計、趣味、好玩的元素,發展一系列創意木製的居家、文具、童玩、生活用品、燈飾、玩具等,並開發多款成人木工與親子體驗課程,使得這夕陽產業能夠翻轉,也讓傳統木工技法得以延續,更讓木頭的天然之美豐富我們的生活。

※ 品牌據點:木匠兄妹台中體驗工房

.地址:台中市后里區舊圳路4-12號
.電話:04-25590689


好消息!

單筆消費滿千贈『木紋印章墊』一個(無累計贈送)

Carpenter CCI Exhibition 2023


- 展覽資訊 -

展覽日期:2023 / 02 / 06(一)– 2023 / 03 / 17 (五)
展覽地點:交大校區 藝術多寶閣(圖書館 B1 藝文空間內)

開放時間:週一~週五 10:30 - 18:30 (同藝文空間)
展場地址:新竹市東區大學路 1001 號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交大校區 浩然圖書館 B1 藝文空間內

更多詳情請按讚追蹤藝文中心 FB 粉專:NYCUArtsCenter
洽詢電話:(03)513-1233


- 辦理單位 -

主辦單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藝文中心、木匠兄妹
贊助單位:台灣交通大學校友總會、財團法人交大思源基金會

2023TIFA 雲門50  林懷民《薪傳》

Legacy by Lin Hwai-min

2023TIFA 雲門50  林懷民《薪傳》

2023TIFA - Cloud Gate Dance Theatre of Taiwan Legacy by Lin Hwai-min

演出時間:2023.04/30 (日) 14:45
演出地點:國家戲劇院 (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之1號,愛國東路側)
入場方式:免費、報名入場
(限 陽明交大 在學學生)
節目全長約90分鐘,無中場休息。

雲門五十週年。臺灣集體記憶裡最重要的一支舞——林懷民的《薪傳》。

1978年,31歲的林懷民與雲門舞者,到新店溪畔搬石頭,體驗先民勞動的體態,編創「柴船渡烏水,唐山過臺灣」的《薪傳》。這是首齣以臺灣歷史為題材的劇場作品。

12月16日,首演那天,美國宣布將與中華民國斷交,社會激憤不安。刻劃先民強渡黑水,奮鬥拓殖島嶼的舞劇在兩個月間撫慰,鼓舞了兩萬多名觀眾。90分鐘的演出以焚香祭祖破題。上香後,舞者褪去時裝,露出靛藍與黑色的客家傳統服裝,化身先民,走上「篳路藍褸,以啟山林」的歷程。在激烈音樂的伴奏下,舞者以肉身拚搏,建構起張力十足,令人屏息的演出。舞未終結,興奮的觀眾就擊掌喝彩。

走過歷史的轉捩點,《薪傳》以它自身的舞蹈魅力,感動萬千觀眾。陳達的《思想起》,李泰祥親自演唱的《農村曲》讓人淚下;不同世代的舞者與激烈的打擊樂聯手,震撼人心。多年來,舞作在臺灣與世界大城轟動演出174場,贏得驚人好評,也被記成舞譜,永久收藏在紐約舞譜局。

《薪傳》上次在臺灣的演出是2003年。這回,林懷民親自排練這齣45歲的傳奇之作。在朱宗慶打擊樂團擊奏下,當代最傑出的舞者挑樑,推出自信昂揚的進化版《薪傳》,帶著觀眾,不是走進時光倒帶裡,而是一起見證代代新生的未來。

睽違二十年,傳說重現。錯過了,沒有下一次。


參加辦法

報名費用 | 500元(保證金),須全程參與並繳交500字以上心得報告,
並將心得文發表於(臉書/部落格/其他公開平台)貼文分享,方可退保證金。
報名時間 | 活動前一個月起至額滿為止。
報名網址 | (限 陽明交大 在學學生)

※ 為完成錄取程序,請查閱聯絡信箱並於限期內完成繳費事項(逾期未繳費將取消資格)
※ 如遇天災急難,經人事行政局公布新竹市或活動目的地停止上班或上課時,則活動取消、費用全額退還。

展演須知

節目全長約 90分鐘,無中場休息。
遲到觀眾請配合工作人員指示入場。
演出部分含焚香橋段,將有微量煙霧、煙味,請留意並斟酌入場。
主辦單位保留節目異動權。

經典通識教育講座

2023.03/08 (三) 13:20~15:10 
@浩然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

講師:
鄭宗龍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
洪凱西 (雲門基金會執行總監)
講題:雲門走過50年 我們是這樣跳舞的

※ 此講座自由入場、無需報名。


雲門舞集

1973年,林懷民創辦雲門舞集。這是臺灣第一個職業舞團,也是所有華語社會的第一個當代舞團。2020年,由鄭宗龍接任藝術總監。雲門長年海外巡演,以獨特的動作語言,傑出的舞作,精湛的舞技,被譽為「世界一流現代舞團」。2018年,雲門獲頒英國國家舞蹈獎的「傑出舞團獎」。雲門除了定期發表新作品及搬演經典舞作外,舞團每年在台灣不同城市舉辦大型戶外公演,更以親切、活潑的方式深入社區,讓舞蹈走進大眾的生活。

雲門舞集創辦人 / 編舞家 林懷民

1973年創立雲門舞集,經常從亞洲傳統文化與美學汲取靈感,編創充滿當代意識的舞作,備受國際舞壇尊崇。他繼瑪莎‧葛蘭姆、模斯‧康寧漢、碧娜‧鮑許之後,獲頒有「現代舞諾貝爾獎」美譽的「美國舞蹈節終身成就獎」。其他眾多獎項包括美國洛克斐勒三世獎,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德國舞動國際舞蹈大獎的終身成就獎,國際表演藝術協會卓越藝術家獎,蔡萬才臺灣貢獻獎等,並獲選時代雜誌「亞洲英雄人物」。2019年年底,林懷民從主持46年的雲門退休。

朱宗慶打擊樂團

由朱宗慶於1986年成立,為臺灣最早成立的職業打擊樂團。37年來,朱宗慶打擊樂團以臺灣為家、世界為舞台,結合演奏、教學、研究及推廣工作。樂團足跡遍及34個國家及地區,累積委託創作曲目達260首,並培育超過15萬學習人口。樂團成立初期即與雲門合作《薪傳》,朱宗慶表示,他也在與雲門合作的過程裡獲得許多啟發,這些,都影響了樂團對藝術的追求及專業運作模式。

創作團隊

策劃編作 林懷民
創作顧問 奚淞
舞題提供 張繼高
薪傳題字 董陽孜
音樂
序幕曲 南管
間奏曲 陳達
人聲 雲門舞者
作曲
李泰祥(耕種與豐收)
陳揚(序曲 渡海 節慶)
現場演奏 朱宗慶打擊樂團
燈光設計 林克華
道具設計 奚淞(節慶的獅頭)
服裝設計
傳統客家服裝(先民的服裝)
林璟如(時裝)

演出單位保留節目卡司異動權利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三場館共同重製
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台前幕後/劇場助理招募

Theater Assistant of FrontDesk

台前幕後/劇場助理招募

取英文「ART Course」之音譯而非意譯,代表藝術之觀賞解讀可用開放的多元角度思考與定義。由藝文中心推出的「阿特可是」,期待藉由各種不同主題的課程,帶給師生與社區民眾更多元化的藝術體驗。

每一場精彩的演出除了台上光鮮亮麗的表演者之外,更少不了場館人員默默的付出貼心的服務。如果你熱愛表演藝術,想一探劇場究竟、體驗劇場生活、了解現場運作,歡迎參與劇場相關課程。

期待你與我們一起為劇場注入新的能量!

Theater Assistant of FrontDesk / Technique

【後台舞監助理組】

學習燈光音響系統架設與操作原理,製作流程管理,劇場後台運作管理...。

課程時間|2023.02/06(一) - 02/10(五)

【前台服務志工組】

配合表演節目進行場地佈置與動線規劃,擔任與觀眾相關之服務工作如報到、驗票、觀眾引導帶位、播音及現場突發狀況處理…。

課程時間|2023.02/11(六) - 02/12(日)

招募對象|

1. 對表演藝術有興趣,善溝通、樂於主動服務人群的你。
2. 可配合演出進行排班之新竹地區大專院校生。

線上報名|https://reurl.cc/LM6y9X


※ 配合防疫政策,進入場館請自備並全程佩戴口罩,未佩戴者將婉謝入場。
※ 藝術季節目將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即時調整應變措施,並公告於本中心官網。

主辦單位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藝文中心
贊助單位 | 台灣交通大學校友總會
洽詢電話 | (03) 5731863
※ 主辦單位保留更動節目內容之權利。


2022浩然講座-12/14 郭中端

naalecture1214

2022浩然講座【National Award for Arts Lectures】

第二十二屆國家文藝獎得獎者 系列活動
暨 經典通識教育講座

景觀建築家 郭中端

12/14 講座—「與自然共存的第一步」

對土地和環境的尊重先於設計,審美上具跨界合作冒險性,變化多端,

為台灣當代景觀建築領域跨世代跨界融合之新典範,也是執著設計倫理之標竿。    

- 講題大綱 

景觀規劃著重思考如何將環境生態與居民的生計、生活便利性取得平衡,意即「人做一半,天做一半」。景觀工程必須對土地有深刻的瞭解,重視水環境,依循生態倫理、彰顯歷史文化、應用在地技術。以修復的角度讓過去良好的環境留存,使水系與綠意得以延續;為生活壓力大的現代人提供優美景觀,將美好的環境接續傳承給下一代。


- 講者簡介 

郭中端

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研習博士期間,跟隨日本近代最重要的建築家吉阪隆正學習深受啟發,1986年回到臺灣第一個完成、且影響本土地景改造運動極為深遠的作品「冬山河親水公園」,以「宜蘭經驗」開啟臺灣「地景革命」。1993年回台定居與先生堀込憲二博士成立中冶環境造形顧問有限公司,期許以生態與景觀手法與民眾一起修補臺灣因經濟發展所犧牲的歷史環境與生態。她融於地方風貌的景觀作品,成為國內熱門景點,也屢獲國內外重要景觀獎項。

更多介紹請見國藝會官網


- 講座資訊 

講座地點:陽明交通大學 交大校區浩然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
講座時間:2022 / 12 / 14(三)13:20 – 15:10
洽詢電話:03-5131233
參加方式:2022 浩然講座 報名表

※ 本活動為第22屆國家文藝獎系列活動之一,更多詳情請見國家文藝獎系列活動


- 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博雅書苑、藝文中心
合辦單位: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贊助單位: 交大校友總會、 財團法人交大思源基金會


2022浩然講座-11/23 邱火榮

naalecture1123

2022浩然講座【National Award for Arts Lectures】

第二十二屆國家文藝獎得獎者 系列活動
暨 經典通識教育講座

北管藝師 邱火榮

11/23 講座—「弦吹人生—北管音樂領航者邱火榮」

主講人:邱婷(戲曲世家、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助理教授)

集北管、亂彈戲、歌仔戲、布袋戲等音樂專業於一身,技藝精湛,在傳承與推廣方面卓然有成。

作育英才無數,投入系統化的北管音樂手抄本整理,以及教學影音的錄製。

- 講題大綱 

藝命本是天註定?

梨園流傳的說法「祖師爺賞飯吃」、「戲班飯真黏」…戲曲藝人真是八字命定?若果真命定,藝人要向命運妥協?還是跳脫命運框架走出不同的人生?

邱火榮1934年出生於台南,自小生長在北管世家,父親為北管名師,母親為亂彈坤生。14歲開始參與子弟軒社活動,學會了嗩吶及武場的鑼鼓鐃鈸基本技巧。從北管到歌仔,邱火榮幾乎無「戲」不與,顯示深厚功力。是國內同時活躍於北管、歌仔和布袋戲的全方位專業樂師。

主講人邱婷作為北管亂彈第三代,以其長期深入其家族與戲曲生態的觀照與研究,分享第22屆國家文藝獎戲劇類得主、「八隻交椅坐透透」的北管音樂家邱火榮的「弦吹」人生,及其歷經一甲子的戲台故事。


- 講者簡介 

邱婷,出身三代北管亂彈世家,愛戲成癡卻不想當角兒,帶著一支健筆與豐沛創造力,馳騁一個又一個舞台… 曾任民生報藝文記者,創辦「亂彈嬌北管劇團」推廣戲曲,參與製作、編腔、演唱等,著有北管音樂專書、報導文學等多種,現任教於文大國樂系。

有關得獎人邱火榮的更多介紹請見國藝會官網


- 講座資訊 

講座地點:陽明交通大學 交大校區浩然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
講座時間:2022 / 11 / 23 (三)13:20 – 15:10
洽詢電話:03-5131233
參加方式:2022 浩然講座 報名表

※ 本活動為第22屆國家文藝獎系列活動之一,更多詳情請見國家文藝獎系列活動


- 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博雅書苑、藝文中心
合辦單位: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贊助單位: 交大校友總會、 財團法人交大思源基金會


2022浩然講座-11/16 黃明川

naalecture1116

2022浩然講座【National Award for Arts Lectures】

第二十二屆國家文藝獎得獎者 系列活動
暨 經典通識教育講座

影像創作者 黃明川

11 / 16 講座 —「從獨立製片到特色影展」

吹響國內獨立製片號角。投入並敏銳掌握歷史關鍵時刻影像,

記錄藝文界重要影音檔案,帶有高度反思,提出對當代生活形式與價值觀的藝術詰問。

- 講題大綱 

黃明川無論在台灣視覺藝術界或電影界都是異數、絕對的斜槓。1989年起即於台灣電影工業體制外獨力製作電影,連續拍攝了三部電影,被人稱為「獨立製片先驅」。他耕耘藝術紀錄片外,又於2014年創建「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形構以文化影音為特色的影展至今,也與其他影展大異其趣。本講座將放映多部短片,陳述多時期現實與理想的遭遇,及其解決辦法。


- 講者簡介 

黃明川

黃明川,紀錄片導演、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藝術總監。1989年起首先倡導獨立製片,10年完成三部劇情長片,獲國內外諸多獎項。2003年紀錄片《解放前衛》系列獲第一屆台新「視覺藝術獎」首獎。《肉身搏天》得2018英國南罕普頓國際影展最佳紀錄片獎。跨語作家《櫻之聲》外,又推出南亞16位詩人的《波濤最深處》,亦為嘉義市建立國際藝術紀錄影展至今。

更多詳情請見國藝會官網


- 講座資訊 

講座地點:陽明交通大學 交大校區浩然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
講座時間:2022 / 11 / 16(三)13:20 – 15:10
洽詢電話:03-5131233
參加方式:2022 浩然講座 報名表

※ 本活動為第22屆國家文藝獎系列活動之一,本次特別舉辦黃明川影展,詳情請見國家文藝獎系列活動


- 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博雅書苑、藝文中心
合辦單位: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贊助單位: 交大校友總會、 財團法人交大思源基金會


2022浩然講座-11/09 王榮裕

naalecture1109

2022浩然講座【National Award for Arts Lectures】

第二十二屆國家文藝獎得獎者 系列活動
暨 經典通識教育講座

劇場創作者  王榮裕

11 / 9 講座—「用母語的美,做土地的戲:金枝演社的胡撇仔美學」

以行動介入社會,開拓劇場展演議題的公共性及展演空間之多元可能。

創立劇團,以獨特的「台客儀態」表演美學及「胡撇混搭」風格,提煉庶民風情與在地文化認同。

- 講題大綱 

何為「胡撇仔戲」?金枝演社的作品又是如何煉成的?

透過金枝演社創辦人王榮裕導演,分享金枝演社三十年的美學創作之旅,如何將源自母親的胡撇仔戲養分,與現代戲劇融合,打造台灣原生的胡撇仔美學。更打破制式的演出空間,從廢墟到全台戶外巡演,發揮隨處坐場的魅力,讓劇場成為一種,在生活中隨處發生的藝術。


- 講者簡介 

王榮裕

金枝演社創辦人暨藝術總監。第22屆國家文藝獎戲劇類得主。出生於臺灣歌仔戲世家,母親謝月霞女士是風華半世紀的知名小生。兼容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戲劇素養。作品飽含臺灣原生文化內涵,以獨特美學稱譽臺灣劇場界。導演代表作品有《整人王—新編邱罔舍》、《浮浪貢開花》系列、《祭特洛伊》、《可愛冤仇人》等。以《雨中戲臺》獲傳藝金曲獎提名入圍最佳導演獎。

更多介紹請見國藝會官網


- 講座資訊 

講座地點:陽明交通大學 交大校區浩然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
講座時間:2022 / 11 / 09(三)13:20 – 15:10
洽詢電話:03-5131233
參加方式:2022 浩然講座 報名表

※ 本活動為第22屆國家文藝獎系列活動之一,本次特別邀請金枝演社舉辦《小卒變英雄》歌舞劇表演,更多活動詳情請見國家文藝獎系列活動


- 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博雅書苑、藝文中心
合辦單位: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贊助單位: 交大校友總會、 財團法人交大思源基金會


2022浩然講座-10/26 平路

NAALecture1026

2022浩然講座【National Award for Arts Lectures】

第二十二屆國家文藝獎得獎者 系列活動
暨 經典通識教育講座

作家 平路

10/26 講座 —「鏡中之鏡~我們在新舊故事之間」

以書寫爭取女性的發言權,也爭奪女性的歷史詮釋權。

介入現實,遍及社會各議題,寫出當代社會的共感。以委婉又放膽的筆法,翻轉讀者對世界的看法。

- 講題大綱 

新故事與舊故事之間,⼀則是趣味,⼀則是連繫。

*趣味
閲讀是趣味,⽽趣味對於我,是依黏住⼿指的強度⽽定。颱風夜就著燭光,露營時就著營帳內的瓦斯燈,旅⾏中脫班誤點,還好背包裡有⼩說,在機場席地躺下,繼續翻⾴,不知不覺中,天⾊已經⼤亮。
翻開⼩說,就像在解碼電腦的某個壓縮檔,等待它展開,腦內啡不⾃覺源源湧入⋯⋯

*連繋
⽂字的牽連看似是虛線,作者在這⼀端,讀者在另⼀端,透過閱讀,卻建立真實的連繋。更奇妙的在於,閲讀滋長同理⼼,它讓⼈理解⾃⼰、理解另⼀個⼈。在任何時刻,⽂字撫慰內在的孤獨感,產⽣以⼼傳⼼的觸動。
新故事與舊故事之間,彷彿由鏡中之鏡疊影⾃⼰,再看這個世界,已是更深⼀層的體悟。


- 講者簡介 

平路

出⽣於⾼雄,台⼤⼼理系畢業,美國愛荷華⼤學碩⼠。曾從事數理統計專業,曾任職主筆、副刊主任,並曾在臺⼤新聞研究所與北藝⼤藝術管理研究所任教。⾦典獎、⾦鼎獎、吳三連獎等多項獎項得主。2021,並獲選⾦⽯堂書店「風雲作家」。

無論創作的技巧、⽂字的錘鍊、形式的多元、題材的縱深,平路都深具出入時空開疆拓⼟的成就。重要著作包括長篇⼩說《⿊⽔》《婆娑之島》《東⽅之東》《何⽇君再來》《⾏道天涯》;短篇⼩說集《蒙妮卡⽇記》《凝脂溫泉》《禁書啟⽰錄》等;散⽂集《間隙》《袒露的⼼》等。

更多介紹請見國藝會官網


- 講座資訊 

講座地點:陽明交通大學 交大校區浩然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
講座時間:2022 / 10 / 26(三)13:20 – 15:10
洽詢電話:03-5131233
參加方式:2022 浩然講座 報名表

※ 本活動為第22屆國家文藝獎系列活動之一,更多詳情請見國家文藝獎系列活動


- 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博雅書苑、藝文中心
合辦單位: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贊助單位: 交大校友總會、 財團法人交大思源基金會


2022浩然講座-10/12 張艾嘉

NAALecture1012

2022浩然講座【National Award for Arts Lectures】

第二十二屆國家文藝獎得獎者 系列活動
暨 經典通識教育講座

電影工作者 張艾嘉

10/12 講座—「念念金馬,心動人生」

主持人:聞天祥(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

在演員、編劇、導演、監製等身分轉換游刃有餘,提升台灣電影整體環境,

為台灣影展開創出不同格局和深度,讓「多元平等、公開自由」的價值擴散到華語電影圈。

- 講題大綱 

很難想像張艾嘉進入影壇半世紀了,因為她總是活力充沛、勇於嘗試,十足年輕的!而這五個年代,她都沒在金馬獎缺席,不僅迅速累積兩座影后與一座女配角獎,提名範疇還擴及導演、原著劇本、改編劇本、甚至電影歌曲,無人能及。而在扛起金馬主席期間,依然創作不輟,還不忘提攜新銳。金馬執行長聞天祥將和她一起暢談鏡頭前後那些心動的、最愛的、電影人生。


- 主講人簡介 

張艾嘉

1953年生。創意生涯橫跨電影、電視、唱片、廣播、舞台劇、甚至音樂會。獲獎無數,是首位金馬獎、金像獎雙料影后,編導成績亦廣受肯定。導演代表作包括《最愛》、《少女小漁》《心動》、《20 30 40》、《一個好爸爸》、《念念》、《相愛相親》等。

更多介紹請見國藝會官網

- 主持人簡介 

聞天祥

1969年生。影評人,曾任2002-2006台北電影節策展人。2009年擔任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至今,並於政大、台藝、北藝、南藝任教,2022年楊士琪紀念獎得主。


- 講座資訊 

講座地點:陽明交通大學 交大校區浩然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
講座時間:2022 / 10 / 12 (三)13:20 – 15:10
洽詢電話:03-5131233
參加方式:2022 浩然講座 報名表

※ 本活動為第22屆國家文藝獎系列活動之一,更多詳情請見國家文藝獎系列活動


- 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博雅書苑、藝文中心
合辦單位: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贊助單位: 交大校友總會、 財團法人交大思源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