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

幻想與練習曲—安東.哥琛貝爾格鋼琴獨奏會

Fantasy and Etudes - Anton Gerzenberg Piano Recital

幻想與練習曲—安東.哥琛貝爾格鋼琴獨奏會

演出時間:2022. 10/27 (四) 19:30
演出地點:交大演藝廳 (學生活動中心二樓)
票       價:學生150、全票300
購票傳送門:年代售票系統

第十五屆蘇黎世蓋扎‧安達鋼琴大賽 (Concours Géza Anda) 冠軍–安東‧哥琛貝爾格目前就讀科隆音樂與舞蹈學院,師事 Pierre-Laurent Aimard,專注於鋼琴當代音樂,並創立科隆新音樂合奏團 ÉRMA。 首度訪台獨奏會,哥琛貝爾格將呈現不同時期的《幻想與練習曲》,嘗試讓聽眾從中找到連結,並感受作曲家如何從傳統的曲式,開創出獨樹一幟的作品。

The First Prize winner at the 15th Concours Géza Anda in Zurich, Switzerland. Anton Gerzenberg currently studies under Pierre-Laurent Aimard in Cologne. In 2019 he became 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New Music ensemble ÉRMA in Cologne and concentrated on contemporary piano music. First recital tour in Taiwan, he tried to put Fantasy and Etudes from two different composers working on the difference each and see how the audiences get their connections.

演出曲目

陳銀淑 (*1961):《六首練習曲》
舒伯特 (1797-1828):《C大調流浪者幻想曲》, 作品760
斯克里亞賓 (1872-1915):《B小調幻想曲》, 作品28
蕭邦 (1810-1849):《十二首練習曲》, 作品25

Unsuk Chin (*1961): 6 Etudes
Franz Schubert (1797-1828): Fantasy C Major, D 760 “Wanderer”
Alexander Scriabin (1872-1915): Fantasy in B Minor, Op. 28
Frédéric Chopin (1810-1849): 12 Etudes, Op. 25

演出者簡介

鋼琴/安東.哥琛貝爾格 (Anton Gerzenberg)

1996 年生於漢堡。4 歲由母親Lilya Zilberstein 啟蒙學習鋼琴,隨後師事Julia Suslin。9 歲時,即在德國年輕音樂家全國比賽獲得首獎。11 歲就讀漢堡Andreas Franke 學院,師事Julija Botchkovskaia。隨後於維也納跟隨Jan Jiracek von Arnim 學習。目前於科隆音樂與舞蹈學院(Hochschule für Musikund Tanz Köln)師事Pierre-Laurent Aimard。

安東.哥琛貝爾格專注於鋼琴當代音樂,創立科隆新音樂合奏團ÉRMA。創團首演邀請韓國當代作曲家─陳銀淑(Unsuk Chin)合作,獲得極大好評。作為室內樂演奏家,他曾與Martha Argerich、Dora Schwarzberg 和AlviseVidolin 等音樂家合作,並與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慕尼黑交響樂團、漢堡喀麥隆樂團、溫特圖爾音樂廳樂團(Musikkollegium Winterthur)和蘇黎世音樂廳管弦樂團(Tonhalle-Orchestra Zurich)等演出。

此外,他也經常受邀參加阿格麗希音樂節(Progetto Martha Argerich)、魯爾鋼琴音樂節(Klavierfestival Ruhr)、Schleswig-Holstein 音樂節、義大利Siena 奇吉納學院音樂節和烏茲堡莫札特音樂節。

2021 年6 月獲得第十五屆蘇黎世蓋扎‧安達鋼琴大賽(Concours Géza Anda)冠軍。


★ 本音樂會非親子活動,7歲以下孩童請勿入場觀摩,謝謝您的合作!

※ 配合防疫政策,進入場館請自備並全程佩戴口罩,未佩戴者將婉謝入場。
※ 藝術季節目將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即時調整應變措施,並公告於本中心官網。



2022音樂瑞士之夜—流動的幻境

Swiss Music Night 2022

2022音樂瑞士之夜—流動的幻境

演出時間:2022. 10/20 (四) 19:30
演出地點:交大演藝廳 (學生活動中心二樓)
票       價:學生150、全票300
購票傳送門:
年代售票系統

演出

無名氏弦樂四重奏 (Quatuor Sine Nomine) 
小提琴/Patrick Genet, François Gottraux
中提琴/Hans Egidi
大提琴/Marc Jaermann

鋼琴/嚴俊傑

嚴俊傑與瑞士頂尖組合「無名氏弦樂四重奏」

以語言為媒介,在虛實交會中,造出音樂裡的流動幻境

「2022音樂瑞士之夜」為展現音樂在語言交會中迸發的動人魅力,一如瑞士融合多元文化的風采,將邀請來自瑞士,馳名歐美,被權威樂評雜誌《Le Monde de la Musique》譽為最佳演奏組合的「無名氏弦樂四重奏」(Quatuor Sine Nomine)首度訪台。

累積超過四十載室內樂經驗,演奏技巧爐火純青與音色純摯細膩的他們,將詮釋威爾第展現義大利特有音樂風格的《E小調弦樂四重奏》、瑞士德語區作曲家馬丁‧威特斯坦 (Martin Wettstein) 為紀念威爾第逝世一百周年而創作的弦樂四重奏精品《威爾第之夢》,並將與台灣鋼琴家嚴俊傑合作演出德國作曲家布拉姆斯唯一的鋼琴五重奏。同時,嚴俊傑也將帶來瑞士裔法籍作曲家拉威爾與作品深具魅力的瑞士羅曼什語區作曲家詹‧安東尼‧德朗格斯 (Gion Antoni Derungs) 的鋼琴傑作,以法語、義大利、德語及羅曼什語系作曲家經典,邀請樂迷朋友聆聽樂聲在虛實交會中,迸出一方恆動恆遠的天地。

The Swiss Music Night 2022 presents a program from 4 linguistic backgrounds, spoken in multicultural Switzerland: the string quartets by Verdi and Swiss composer Martin Wettstein as well as Brahms' only piano quintet and two works by Swiss-born Maurice Ravel and Romansh composer Gion Antoni Derungs, played by the legendary string quartet «Sine Nomine» and pianist Chun-Chieh Yen. «Sine Nomine» is well-known for its superb interpretation and exquisite sound quality and was invited to Taiwan for the first time.

演出曲目

拉威爾:《水之嬉戲》,給鋼琴獨奏
威爾第:E小調弦樂四重奏
馬丁‧威特斯坦:《威爾第之夢》
詹‧安東尼‧德朗格斯:《幻想組曲》,作品82,第7首〈節日〉,給鋼琴獨奏
布拉姆斯:F小調鋼琴五重奏,作品34 

Maurice Ravel: "Jeux d'eau " for piano
Giuseppe Verdi: String Quartet in E Minor 
Martin Wettstein: "Verdi's Dream"
Gion Antoni Derungs: Suita fantastica op. 82 VII. Fiasta, piano solo
Johannes Brahms: Piano Quintet in F minor, Op. 34 

演出者簡介

無名氏弦樂四重奏 (Quatuor Sine Nomine)

「…精確卻渾然天成… 他們的詮釋是饒富品味的典範」 ─紐約時報
「……不拘一格的詮釋、豐富的音色、內蘊的音樂感……無名氏弦樂四重奏無疑是當今最佳的組合之一。」 ─《 Le Monde de la Musique》 雜誌

來自瑞士,被權威音樂雜誌《Le Monde de la Musique》譽為「最佳演奏組合」的無名氏弦樂四重奏,因全套貝多芬、舒伯特、孟德爾頌與巴爾托克弦樂四重奏,及各式法國與瑞士四重奏作品的精湛詮釋馳名歐美,躍居歐陸頂尖弦樂四重奏之列。

創立於1975年,成員包含小提琴家Patrick Genet與François Gottraux、中提琴家Hans Egidi及大提琴家Marc Jaermann。自1985年摘下法國艾維恩國際弦樂四重奏大賽首獎,及1987年義大利Premio Paolo Borciani國際弦樂四重奏比賽取得佳績後,頻繁受邀於歐美重要音樂廳演出,演奏範圍極廣,至今已發行26張唱片。同時他們也受邀為許多新作進行首演,其中包含題獻給無名氏弦樂四重奏的作品。成員目前任教於洛桑藝術大學、洛桑音樂院及日內瓦藝術大學。2012 年起,無名氏弦樂四重奏一直擔任瑞士羅曼德青年管弦樂團的藝術總監。

鋼琴/嚴俊傑 Chun-Chieh Yen

自1997年十三歲獲第三屆國際柴科夫斯基青少年音樂大賽第三獎起,便活躍於國內外樂壇,其演奏足跡遍及歐、亞、非、南北美世界五大洲,並以獨奏家身份與多位指揮名家及著名樂團合作演出,並受邀在世界各地舉行演奏。嚴俊傑立下多項創舉:於台灣首演柴科夫斯基《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跨界與導演張艾嘉於上海世博合作演出,號召數萬觀眾、與台灣愛樂於NAXOS 世界首錄陳其鋼的鋼琴協奏曲《二黃》、2016 年開創世界創舉「一日三饗」音樂節,於一天內演奏三場不同獨奏會,備受佳評。嚴俊傑目前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歷年來多位學生於國際比賽榮獲大獎,並受邀至國際各大音樂節講學及演出如Music Fest Perugia, Colburn Piano Festival 及Almalfi Coast Music Festival 等。嚴俊傑於2008 年獲第十九屆金曲獎「最佳古典演奏獎」,並於2017年創辦「國際大師鋼琴藝術節」,致力於音樂藝術之推動。


★ 本音樂會非親子活動,7歲以下孩童請勿入場觀摩,謝謝您的合作!

※ 配合防疫政策,進入場館請自備並全程佩戴口罩,未佩戴者將婉謝入場。
※ 藝術季節目將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即時調整應變措施,並公告於本中心官網。


頑石劇團《含笑花—陳進》

Stone Theatre

頑石劇團《含笑花—陳進》

演出時間:2022. 10/01 (六) 19:30
演出地點:交大演藝廳 (學生活動中心二樓)
入場方式:免費、報名入場

台灣日治時期,新竹誕生了一位奇女子,她是台灣第一位女畫家陳進(1907-1998),也是第一位留日女畫家,一生備受殊榮。年方十八,便負笈東京習畫,師承了當時日本最著名的美人畫大師,1927便獲得了「台展」大獎。1934年,更獲得日本官方美術的最高榮譽-「帝展」入圍,成就斐然。 本劇描述陳進用一輩子的堅持表現對藝術的執著,用她對民族、台灣虔誠的心,畫出最精緻的台灣婦女群像,跳脫日本殖民威權時代的制約,呼應了土地與人文的真摯情感,始終忠於自己,與內在靈魂的召喚。

Stone Theatre

《Smiling Flower - Chen Jin》

This is the story describing Taiwan's first female painter, Chen Jin (1907-1998),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of Taiwan.

She studied in Japan at the age of 18 and won many awards, which achiev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at that time. This play describes her dedication to art. She draws the most exquisite group portraits of Taiwanese women with her heart, which echoes the sincere feelings of the land and humanities, the loyalty to herself, and the call of her inner soul.

演出團隊

編劇導演/郎亞玲
作曲配樂/蔣韜
演唱指導/莊璧華
舞台監督/黃信衛
舞台設計/廖敏君
攝影/黃筠筑、張綺芸
音控/呂姝慧 
燈光音響/鴻海燈光音響
演員/曹書文、孫懋文、林湘玲、陳鈺婷、張嘉亨、周青慧、彭瑋廷、沈駿璿、鍾明君、黃婉婷、曼殊沙華、張庭瑋、邱柏璁、吳家宏

策劃、執行團隊簡介

劇團成立---小劇場的萌芽

頑石劇團已成立32 年,「頑石劇團」的前身為成立於民國76年的「觀點劇坊」,她是台中市在日據時代以後,第一個成立的現代劇團,是由資深劇場人與戲劇教育學者郎亞玲所創立,在台灣不均衡的藝文環境中,堅持發展「在地觀點」的劇場形式。她屬於台灣第二代小劇場運動中部地區的最具代表性的團隊,78年獲得了文建會頒發熱心推動戲劇有功人員及團體獎;80年並獲得文建會「全國優秀社區劇團」的殊榮,成為全國社區劇場的示範團隊。89年再獲文建會台中縣「地方傑出演藝團隊」。

原創精神與文化使命感

頑石劇團以原創劇本的堅持,創作出別具風格及在地特色的戲劇。尤其在戲劇市場尚待開發的地區,引導民眾參與劇場的各種可能;對戲劇運用於教育與生活諸多層面的嘗試。對社會大眾公民美學提升的關注,使頑石不僅定位於一個「創作走向」的劇團,她對社會、歷史、環境的探討,並投以具體的行動力參與實踐與改變,使她具備了強烈的社會使命感。挖掘並運用各種文史素材 ,多種戲劇形式和風格的實驗;並不斷與時俱進,挑戰藝文生態的種種變化,試圖朝向更具影響力和永續經營的目標前進。


★ 本節目非親子活動,7歲以下孩童請勿入場觀摩,謝謝您的合作!

※ 配合防疫政策,進入場館請自備並全程佩戴口罩,未佩戴者將婉謝入場。
※ 藝術季節目將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即時調整應變措施,並公告於本中心官網。



2022月光暝—陳明章二音和弦校園講唱會

Chen MingChang’s Taiwanese Guitar Tunings

2022月光暝—陳明章二音和弦校園講唱會

2022 Moonlight Night - Chen MingChang’s Taiwanese Guitar Tunings:
Two-note Chord Theory Singing & Talking in Campus

演出時間:2022. 06/18 (六) 19:30
演出地點:交大演藝廳 (學生活動中心二樓)
入場方式:免費、報名入場

演出者

福爾摩沙淡水走唱團
主唱、吉他_陳明章
鍵盤、胡琴_蕭詩偉
笛子、合聲_林玲安

本場音樂會特別邀請《新竹風》的作曲者陳明章,分享從台灣這塊土地滋養出的音樂,讓學子們直接感受音樂的魅力,期盼啟動校園自發之草根文化能量,重新發現新竹六燃文化資產之美。 誠摯邀請大家來現場聽陳明章如何將台灣傳統音樂的精隨,把曲式變奏、和弦運用,融會貫通在現代的音樂中,成為具有世界音樂特色的新世紀音樂風格。

Come and listen, how Chen Mingzhang integrates the essence of Taiwan's traditional sound into modern music, uses musical form variations and chords to become a new century music styl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orld music.

演出曲目

月琴組曲
平溪的小火車
相逢台北橋
再會吧北投
下午的一齣戲
蘇澳來的尾班車
流浪到淡水
新竹風

※參考曲目,演出者保留變更之權利。

- 系列推廣活動 -

2022六燃文件展:移動的六燃


★ 本音樂會非親子活動,7歲以下孩童請勿入場觀摩,謝謝您的合作!

※ 配合防疫政策,進入場館請自備並全程佩戴口罩,未佩戴者將婉謝入場。
※ 採 實聯制 入場,請依現場服務人員指示於票根後方填寫個資(姓名、電話)。

※ 藝術季節目將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即時調整應變措施,並公告於本中心官網。



重返—福爾摩沙四重奏

Return─Formosa Quartet

重返—福爾摩沙四重奏 ( 此場次因疫情取消 )

Return─Formosa Quartet

演出時間:2022. 05/19 (四) 19:30
演出地點:交大演藝廳 (學生活動中心二樓)

票          價:學生150、全票300 ( 此場次因疫情取消 )

演出者

小提琴/林允白、李家瑋
中提琴/陳則言
大提琴/黛博拉˙裴

第十屆倫敦國際弦樂四重奏大賽首獎及阿瑪迪斯獎得主。
美國知名的瓜內里弦樂四重奏大提琴家David Soyer 讚譽樂團是“這個世代最頂尖的弦樂四重奏之一”。
福爾摩沙四重奏多年來以台灣多元豐沛的音樂元素委託創作許多作品於國際巡演,為開創現代四重奏曲目做出極大的貢獻。 2020全球表演藝術因疫情大受衝擊,2022《重返》舞台,四重奏將帶來2003年成立時於台灣首演的莫札特及德弗乍克兩首作品,期待以創立的初心,重回演奏時的感動。

Formosa Quartet – Jasmine Lin, Wayne Lee, Che-Yen Chen, and Deborah Pae

Winners of both the First Prize and Amadeus Prize at the Wigmore Hall International String Quartet Competition, Formosa Quartet is “one of the very best quartets of their generation” (David Soyer, cellist, Guarneri Quartet).

Both Mozart and Dvořák were on the program at Formosa Quartet’s very first concert in 2003. That concert tour was the birth of the Formosa Quartet and took place in Taiwan. Since the 2022 concerts will be like a homecoming, after the long quarantine of 2020, Formosa Quartet looks forward to revisiting their first program as a “rebirth”.

演出曲目

莫札特:G大調第十四號弦樂四重奏,作品387
福爾摩沙四重奏組曲
德弗乍克:F大調第十二號弦樂四重奏,作品96《美國》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String Quartet No. 14 in G Major, K. 387
A Formosa Quartet Set
Antonín Dvořák: String Quartet No. 12 in F Major, Op. 96, B. 179, "American"

演出者簡介

福爾摩沙四重奏 (Formosa Quartet)

2006 年 第 十 屆 倫 敦 國 際 弦 樂 四重 奏 大 賽 首 獎 及 阿 瑪 迪 斯 獎 得主。美國知名 的瓜內里弦樂四重奏大提琴家 / David Soyer 讚譽福爾摩沙四重奏是“這個世代最頂尖的 弦樂四重奏 之一”;英國著名 《 弦 樂 》 雜 誌 (The Strad)讚譽他們的演出“淋漓盡致扣人心弦“ ;古典⾳樂《 留聲 機》雜誌(Gramophone)亦 形容 該 團 表 現超乎尋常 的精緻”。

福 爾 摩 沙 四 重 奏 是 北 美 及 亞 洲 許 多 組 織 和 機 構 的 常 駐 樂 團 。 2013年起 ,四 重 奏 每年 舉 辦福 爾 摩 沙室 內樂 ⾳ 樂 節 (Formosa Chamber Music Festival)。其主要任務之一 :為台 灣有才華 的年輕 ⾳樂家帶來更高級的室 內樂訓練,同時向台 灣聽眾 展現 一流的 室內樂。此外,

福 爾 摩 沙 也 是 加 拿 大 國 家 青 年 交 響 樂 團 (NYO Canada) 的 駐 團 四 重奏; 擔任東密西根大學以 及加州 大學 洛杉磯 分校駐校樂團,舉行 一周密 集的教學及演出;以及聖地牙哥藝術 創作組織 Art of Élan ⾳樂會系列、 萊斯大學,及加州大學聖地 牙哥分校等機構的常駐樂團 。

福爾 摩沙四重奏在委託創 作上扮 演先 驅的角 色,為開創現代四重 奏曲目 做出極大的貢獻。樂團 2019 年由 Bridge 發行的新專輯《從匈牙利 到台灣 From Hungary to Taiwan》,首次收錄三 首委託 創作 ,包括:梁雷《歌聲的迴響 Song Recollections》、達納 ‧ 威爾 森 (Dana Wilson) 《 匈 牙 利 民 歌 Hungarian Folk Songs》 , 以 及 林 煒 傑 的《 五 首 台 灣 民 謠 Five Taiwanese Folk Songs》 。 其 他 為 四 重 奏 創作的作曲 家還包括:陳士惠、 Clancy Newman 等。

四 重 奏 目 前的 成 員 :林 允 ⽩ 、 李 家 瑋 、 陳 則 ⾔ 、 黛 博 拉 ‧ 裴 皆 是 傑 出的獨奏、室內樂 和管弦樂團演奏家。他們分 別從茱麗亞 ⾳樂院、 寇蒂斯 ⾳樂院、新英格蘭⾳ 樂院取 得⽂ 憑後, 在美國、歐亞各大⾳ 樂廳 演 出 , 並 於 許 多 ⾳ 樂 大 賽 , 如 : 帕 格 尼 尼 國 際 ⼩ 提 琴 大 賽 、 Naumburg 國 際⼩ 提 琴大賽 、 Primrose 國際 中 提琴 大賽、 Tertis國際 中提琴大賽 ,以及 Fischoff 國際室內樂大賽中獲獎 。作為室內樂 演奏家,他們定期於 Marlboro、Kingston、Santa Fe、Ravinia⾳ 樂 節 , 以及 林 肯中 心 室內 ⾳ 樂協 會 、 La Jolla 夏 季⾳ 樂 節和 西 雅圖室 內⾳樂協會演出 。團員 目前在東密 西根大 學、伊利 諾伊大學厄巴納 -香檳分校、 羅斯福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任教。

四 重 奏 團 員 使 用 的 琴 , 分 別 是 : 1662 年 製 的 Andrea Guarneri 和2001 年製的 Joseph Curtin ⼩ 提琴、1680 年 製的 Enrico Catenari中提琴, 以及 1885 年製的 Vincenzo Postiglione 大提琴 。


★ 本音樂會非親子活動,7歲以下孩童請勿入場觀摩,謝謝您的合作!

※ 配合防疫政策,進入場館請自備並全程佩戴口罩,未佩戴者將婉謝入場。
※ 採 實聯制 入場,請依現場服務人員指示於票根後方填寫個資(姓名、電話)。

※ 藝術季節目將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即時調整應變措施,並公告於本中心官網。



臺灣崑劇團《風情月意-玉簪記》

Taiwan Kunqu Opera Theatre

臺灣崑劇團《風情月意-玉簪記 ( 此場次因疫情取消 )

Taiwan Kunqu Opera Theatre

演出時間:2022. 05/14 (六) 14:30
演出地點:交大演藝廳 (學生活動中心二樓)
入場方式:免費、報名入場 (陽明交大、台聯大 教職員生優先)
 此場次因疫情取消!!

演出團隊
藝術總監|洪惟助
導    聆|朱嘉雯
戲劇指導|溫宇航、楊莉娟
執行製作|左曉芬
演出人員|奈諾.伊安、謝樂、蔡佳君、王乃瑄、翁亦辰、張戀晴

《玉簪記》是明代劇作家高濂的作品,故事內容描述落難千金陳嬌蓮為了逃難流落金陵,入女貞觀為道姑,取法名妙常。書生潘必正臨安應試落第,羞於回家,寄居其姑母主持之女貞觀攻讀,與妙常相識,萌發了愛慕之心。

兩人相戀終被觀主察覺,乃促必正離觀,再次赴試,並親送至江邊,令其立即登船啟程。妙常獲悉,急雇一葉小舟,追至江心,與必正互贈玉簪扇墜為信物,揮淚話別。嗣後,潘必正進士及第,迎娶妙常同返故里,才知父母早年為其訂親之嬌蓮,即意中人妙常,妙常亦與母重逢,閤家團圓。

The Story of Jade Hairpin

Whenever a Xiqu performance appears in the classic Chinese novel,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it often impacts and metaphors with story development. In this performance, it is based on the four excerpts, “Shou Tu (Catching Vomit)” from Pursuing the Oiran, “Qin Tiao (Flirting with a Zither)” from The Jade Hairpin, “Jie Shan (Borrowing the Plantain Fan)” from Journey to the West, “Chi Kang (Eating Grain Husks)” from Tale of the Pipa.

演出劇目

《琴挑》
《問病》
《偷詩》
《秋江》


★ 本戲曲非親子活動,7歲以下孩童請勿入場觀摩,謝謝您的合作!

※ 配合防疫政策,進入場館請自備並全程佩戴口罩,未佩戴者將婉謝入場。
※ 採 實聯制 入場,請依現場服務人員指示於票根後方填寫個資(姓名、電話)。

※ 藝術季節目將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即時調整應變措施,並公告於本中心官網。



幻舞雙琴—黃韻怡 X 陳永禎 雙鋼琴音樂會

Fantastic Dances for Piano Duo

幻舞雙琴—黃韻怡 X 陳永禎 雙鋼琴音樂會

Fantastic Dances for Piano Duo

演出時間:2022. 05/04 () 19:30
演出地點:交大演藝廳 (學生活動中心二樓)
票          價:學生150、全票300
購票傳送門:
年代售票系統

演出者

鋼琴/黃韻怡、陳永禎

本場雙鋼琴音樂會將由鋼琴家黃韻怡與陳永禎帶來多首雙鋼琴與四手聯彈經典作品,有簡易小巧但紓壓療癒尤金妮羅切羅爾的雙鋼琴小品、充滿自由奔放的普朗克四手聯彈奏鳴曲、以及雙鋼琴作品當中堪稱最受歡迎的米堯《丑角》與柯普蘭《墨西哥沙龍》。此外亦將帶來由鋼琴家陳永禎親自改編的多首阿根廷探戈音樂大師皮亞佐拉名作,包括《鯊魚》、《天使米隆加舞曲》、《自由探戈》等。

兩位鋼琴家將藉由兩台鋼琴刺激觀眾們的聽覺,引領大家隨節奏起舞。以舞曲為主軸,藉由指尖的舞動,以及充滿創意與活力的演出,帶領觀眾穿越古典與現代,體驗異國風情且華麗的音樂旅程。

In this piano duo concert, the pianists Yun-Yi Huang and Yung-Jen Chen will perform a series of dance music for Two Pianos and four hands: Eugénie Rocherolle’s The Way We Danced, Francis Poulenc’s Sonata for Four Hands, Aaron Copland’s El Salon Mexico, and Ástor Piazzolla’s Escualo, Milonga Del Ángel, and Libertango. Let’s dance with the piano music of the two pianists and enjoy the pleasant moment.

演出曲目

羅切羅爾:《我們跳過的舞,1949-1999》
浦朗克:為鋼琴四手聯彈所作的奏鳴曲
米堯:雙鋼琴組曲《丑角》
柯普蘭:墨西哥沙龍
皮亞佐拉三首探戈作品(陳永禎改編):鯊魚、天使的米隆加舞曲、自由探戈

Eugénie Rocherolle: Selected from The Way We Danced, 1949-1999
Francis Poulenc: Sonata for Four Hands
Darius Milhaud: Scaramouche Pour deux pianos
Aaron Copland: El Salon Mexico
Astor Piazzolla (arr. by Yung-jen Chen): Escualo、Milonga Del Á nge、Libertango

演出者簡介

鋼琴/黃韻怡

畢業於福星國小、師大附中、國立藝專、法國巴黎高等音樂學院 (Conservatoire Superieure de Paris-CNR) 並隨旅法鋼琴家 Judy-Chin Cottet教授和法國鋼琴家 Jean-Marie Cottet 教授習琴。榮獲法國 FLAME 國際音樂比賽 FLAME

獎,並多次獲邀演出室內樂,獨奏、與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協奏演出等音樂會。 返國後任教於敦化國小、大成國小、重慶國中、康橋雙語中小學、中壢高中、培德高職、南坎高中等音樂班,並受聘為東海大學音樂系專任鋼琴講師。

2001 年應邀於國家演奏廳演出《台灣的聲音》啟動國人創作現代音樂會、2003 年新點子舞展與世紀當代舞團於國家劇院演出《失憶的邊境》,將音樂與舞蹈的呈現跨領域的結合。

2006 年於國家演奏廳演出《謀音傳奇》音樂會。同年於十方樂集演出雙鋼琴音樂會。

2007 年受邀於北京國際音樂節演出,同年於台中中興堂、台北國家演奏廳演出《藍色狂響之夜》,2008 年於國家演奏廳演出台灣室內樂發表音樂會,5 月與中國小號家戴忠輝於師範大學合作演出,同年 7 月於台北中山堂與法國小號家奧皮耶演出,並受邀於瀋陽音樂院演出。

2009 年開始以「琴聲樂擊」系列,全省巡迴演出返國至今多次應邀與國內外知名演奏家以獨奏、室內樂、伴奏等多元跨界型態於國家演奏廳、國家劇院、文化中心等全省,及中國哈爾濱、北京、瀋陽等各地演出,活躍於表演舞台。


鋼琴/陳永禎

陳永禎為鋼琴獨奏家、Circo 五重奏團固定鋼琴手、編曲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音樂系及多所音樂班助理教授,以及小甜甜音樂藝術團隊之編曲家與音樂藝術指導總監。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取得鋼琴演奏博士學位,並曾於歐洲、美洲、亞洲等地舉辦過獨奏會。在義大利及美國、台灣等地都曾贏得多項國際比賽獎項,近年多次受邀於新加坡、香港、印尼等地擔任比賽主審並給予大師班及巡迴演出。

曾出版之編曲作品為鋼琴獨奏曲 Piazzolla: Á dios Nonino【再會諾尼諾】(斐亞文化藝術出版)。個人鋼琴獨奏專輯包含【北歐物語】及【傾聽 66.5】(貝特/華納出版發行),以及與 Circo 樂團之專輯【皺摺】(Sony 出版發行)。


★ 本音樂會非親子活動,7歲以下孩童請勿入場觀摩,謝謝您的合作!

※ 配合防疫政策,進入場館請自備並全程佩戴口罩,未佩戴者將婉謝入場。
※ 採 實聯制 入場,請依現場服務人員指示於票根後方填寫個資(姓名、電話)。

※ 藝術季節目將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即時調整應變措施,並公告於本中心官網。


對話Dialogue:木笛與大鍵琴二重奏

對話Dialogue:木笛與大鍵琴二重奏

IJ’s Dialogue: The Duo Concert of Recorder and Harpsichord

演出時間:2022. 04/28 (四) 19:30
演出地點:交大演藝廳 (學生活動中心二樓)
入場方式:免費、報名入場

演出者

IJ SPACE室內樂團
木笛/梁益彰 
大鍵琴/須藤真地子

本場演出將以木笛與大鍵琴二重奏形式帶來多首歐洲古樂經典。從17世紀荷西時期荷蘭與西班牙音樂到巴洛克盛期的義大利與法式風格代表作,共150多年的跨時期曲目。

以「對話Dialogue」為題,欲表現旋律樂器與彈奏數字低音(和聲)聲部兩者對等且緊密交融、影響,並合而為一,使作品得以完整呈現。透過兩個樂器之間的對話,讓觀眾充分感受情緒萬千的古樂,並以仿真的古樂器演繹,帶來巴洛克式的情懷與浪漫。

The duo concert of recorder and harpsichord features music from the “Dutch Golden Age” and early Spanish baroque music, extending to the Italian and French styles of Baroque heyday music, spanning the time of more than 150 years in the program.

We hope to present the close dialogue between the melodic line and basso continuo, giving the full images of Baroque music through our performance, thus naming the title of the concert “IJ’s Dialogue”.

演出曲目

約翰.肖普:淚之巴望舞曲
凡艾克:歌謠『達芙妮』、『蘭特盧』、『今夜我們將要做什麼』,選自《木笛歡樂花園》獨奏曲集
佚名:『三首頑固低音變奏』,選自《The Division Flute》曲集
伯納多.斯托瑞斯:C大調夏康舞曲
法蘭西斯柯.曼契尼:第七號C大調奏鳴曲給木笛與數字低音
雅克.馬丁.歐特泰爾:輪旋曲『哀痛』選自《G大調第三號組曲》
尼可拉斯.瑟德維爾:第四號A大調奏鳴曲,選自《誠實的牧羊人》曲集

Johann Schop (1590-1667): Lachrime Pavaen from “ 't Uitnement Kabinet”
Jacob van Eyck (1590-1657): “Derde Doen Daphne d’over”, “Lanterlu”, “Wat zalmen op den Avond doen”
Anonymous: “A Division on a Ground”, “A Division on a Ground by Mr. Finger”, “Readings Ground” from collection “The Division Flute”
Bernardo Storace (1637-1707): Ciaccona in C major
Francesco Mancini (1672-1737): Sonata VII in C major
Jacques-Martin Hotteterre (1674-1763): Rondeau “Le plaintif” from Troisiéme Suite
Nicolas Chédeville (1705-1782): Sonata IV in A major, from “Il pastor fido”

演出者簡介

IJ SPACE室內樂團

IJ SPACE室內樂團是由⽊笛演奏家梁益彰和大鍵琴演奏家須藤真地⼦在2014年於阿姆斯特丹所共同創立的室內樂團。演出足跡遍佈台灣、荷蘭、德國、比利時、義⼤利、⽇本以及中國。除了巴洛克音樂,此樂團也受現代作曲家們的青睞,為木笛與大鍵琴此組合譜寫現代音樂新曲目。而委託現代作曲家寫曲,延續樂器作品生命也是此樂團精神之⼀。

IJ SPACE室內樂團為瑞士古典唱片公司Claves Records錄製該樂團第一張『法蘭西斯柯‧曼西尼六首⽊笛奏鳴曲』專輯(Francesco Mancini: Six Recorder Sonatas),並於2020年6月全球實體及數位通路發⾏。

2018年8月該團獲得德國第十九屆Biagio Marini室內樂大賽第一名,同月在荷蘭烏特列⽀古樂節(Utrecht Early Music Festival)的國際Van Wassenaer室內樂大賽獲得第三名以及青年觀眾獎。 IJ SPACE也於Utrecht Early Music Festival的Fabulous Fringe音樂會系列、阿姆斯特丹的Uitmarkt音樂節和⽐利時安特衛普IYAP音樂節中受邀演出。

2020年IJ SPACE受邀於荷蘭Schiermonnikoogfestival、義大利Wunderkammer Trieste以及比利時BOZAR Next Generation等音樂節中演出專場音樂會。

2020年1月於蘆洲功學社音樂廳、新民高中藝術中心音樂廳演出『憶起巴洛克-德法義英的浪漫』音樂會、同年6月於中原大學風雅頌藝文中心演出『濃情威尼斯』音樂會、2021年1月於懷恩堂演出『義往情深-木笛與大鍵琴二重奏音樂會』。除音樂會演出外,也舉辦講座、研習等活動,積極在台灣推廣歐洲古樂。

IJ SPACE 臉書粉專:對話Dialogue:木笛與大鍵琴二重奏

木笛/梁益彰

目前任教於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音樂系,教授木笛主修及古樂合奏課程。
2018年以最高榮譽獎於瑞士伯恩音樂院取得獨奏家文憑,師事 Michael Form教授。 2016及14年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樂院分別取得⽊笛演奏碩士及學士文憑,共計8年留歐學習生涯。

益彰曾以木笛獨奏家身份與瑞士Biel-Solothurn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並獲得“Eduard Tschumi Musikpreis 2018”最高榮譽獎畢業。同年5月受世界知名木笛演奏家兼指揮Maurice Steger邀約,與瑞士巴塞爾La Cetra古樂團在瑞士Ittingen國際音樂節中演出音樂會。

此外,2017年初參加全球徵選,獲得與Maurice Steger以及馬來西亞愛樂管弦樂團同台演出機會,於馬來西亞雙子星大樓內的Dewan Filharmonik Petronas音樂廳演出巴赫第四號布蘭登堡協奏曲,擔任木笛獨奏者之一。

2019年12月受邀與上海恰空古樂團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演藝廳)舉辦的第五屆上海巴洛克音樂節中演出音樂會。

2014年與大鍵琴家須藤真地子一同於阿姆斯特丹創立IJ SPACE室內樂團,目前演奏足跡遍至荷蘭、 比利時、德國、義大利、台灣與日本,並將於2020年受邀至荷蘭Schiermonnikoog音樂節、義大利Trieste音樂節以及比利時布魯塞爾BOZAR音樂節中演出專場音樂會。 2020年,益彰與IJ SPACE推出首張CD: “Francesco Mancini: Six Recorder Sonatas”,並由瑞士Claves Records唱片公司全球發行。

國際音樂大賽方面2018年與IJ SPACE參加德國第19屆Biagio Marini室內樂大賽獲得首獎,以及荷蘭烏特列支古樂節的國際Van Wassenaer室內樂大賽獲得第三名。

另外2011年也曾獲英國格林威治古樂節的國際莫克木笛獨奏⼤賽International Moeck/SRP Solo Recorder Playing Competition” 第二名(成為該比賽歷屆舉辦以來首位獲獎的年輕華人)。

2012至16年間,加入荷蘭皇家木笛合奏團“The Royal Wind Music”,並於歐美重要音樂節以及電視、電台中受邀演出。


大鍵琴/須藤真地子

目前任教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教授大鍵琴音樂課程。畢業於東京音樂大學(鋼琴、音樂教育)、阿姆斯特丹音樂學院並取得大鍵琴演奏碩士文憑。

2017年於荷蘭與樂團巡迴演出維瓦爾弟的『四季』、2018年受邀至義大利“Wunderkammer Trieste”音樂節中演出獨奏音樂會、2019年與Ensemble La Pícara古樂團於馬德里王宮的『FIAS2019音樂節』演出、12月受邀與上海恰空古樂團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演藝廳)舉辦的第五屆上海巴洛克音樂節中演出音樂會。

2020年9月與國家交響樂團NSO(名家系列音樂會)、12月與音契合唱管絃樂團及巴雀弦樂團合作演出。

2021年4月與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青年管弦樂團合作演出。

2014年與木笛演奏家梁益彰創立IJ SPACE室內樂團, 錄製首張專輯:『Francesco Mancini:6首木笛奏鳴曲』(2020),由瑞士Claves Records古典唱片公司發行。留歐期間,與IJ SPACE參加室內樂比賽獲有:『德國第19屆Biagio Marini室內樂大賽』首獎、『荷蘭烏特勒支古樂節國際Van Wassenaer室內樂大賽』第三名。

2015年獲『荷蘭Prix Annelie de Man大賽』的評審團特別獎。

目前也在臺北的德布西音樂藝術中心教授鋼琴與大鍵琴、福爾摩沙管風琴演奏家特約講師。


★ 本音樂會非親子活動,7歲以下孩童請勿入場觀摩,謝謝您的合作!

※ 配合防疫政策,進入場館請自備並全程佩戴口罩,未佩戴者將婉謝入場。
※ 採 實聯制 入場,請依現場服務人員指示於票根後方填寫個資(姓名、電話)。

※ 藝術季節目將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即時調整應變措施,並公告於本中心官網。


巴洛克雙長笛的藝術

The art of the Baroque Flute

巴洛克雙長笛的藝術

The art of the Baroque Flute

演出時間:2022. 03/31 (四) 19:30
演出地點:交大演藝廳 (學生活動中心二樓)
入場方式:免費、報名入場

演出者

巴洛克古長笛/馬克.韓岱 Marc Hantaï 、陳逸芬 Yifen Chen 

★ 留聲機巴赫專輯唱片得獎

★ 歐洲古樂壇古雙長笛最佳搭檔

您知道長笛這項樂器,在數百年的歷史發展中,曾經有著各種不同的形制與外貌嗎?

這場演奏會由法國古樂界最富知名度的古長笛大師馬克.韓岱,與旅法三十年、台灣首位站在歐洲舞台的職業古長笛家陳逸芬共同合作,兩位夫妻檔音樂家均為古提琴大師薩瓦爾的古樂團團員,與歐洲多個的古樂團有著密切合作。

此次演出將攜手使用多種不同時期的複製古長笛,從輕鬆優雅的舞曲到技巧艱深的奏鳴曲,配合著解說,帶領聽眾進入一場優雅華麗的歐洲宮廷盛宴。

Western musical instruments were affected by the expectations of composers and performers of different periods. Flutes with various shapes and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used for hundreds of years, reflecting each era.

This concert will display copies of ancient flutes from different periods of the 18th Century for a variety of musical styles, from elegant dance suite music to virtuoso sonatas, accompanied by explanations.

演出曲目

皮耶.丹尼康.菲利多爾:第一本第三組曲二重奏
奧特泰爾:金髮女孩《那天我的克蘿莉絲》長笛獨奏
巴西里之歌《岩石啊,我不想當你忠實的迴聲》長笛獨奏
奧特泰爾:第一組曲二重奏
威翰.佛里德曼.巴赫:長笛二重奏
約翰.塞巴斯倩.巴赫:A小調長笛獨奏

Programme

Pierre Danican PHILIDOR (1681-1731) : 3ème suitte à deux Flûtes Traversieres Seul, op I

Jacques-Martin HOTTETERRE (1671-1763): Brunette “L'autre jour ma Cloris”

Air de Bacilly “Rochers, Je ne veux point que votre écho fidèle”

Première suite à deux dessus (1717)

W. F. BACH (1710-1784): Duetto for two flutes

J. S. BACH (1685-1750): Partita for solo flute, BWV 1013

◎The program is subject to change.

演出者簡介

古長笛 (巴洛克、古典時期) / ⾺克.韓岱 Marc Hantaï

★ 留聲機巴赫專輯唱⽚得獎
★ 巴赫之最佳長笛詮釋者

馬克·韓岱,1960年生於巴黎。在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完成古樂教育,受教於古長笛大師 Barthold Kuijken 教授門下。 馬克為許多歐洲重要的巴洛克古樂合奏團的首席長笛,與樂團錄製不下百張唱片。並應邀於世界知名的音樂季及演奏廳演奏獨奏及室內樂。同時,馬克並與知名的古提琴家薩瓦爾(Jordi Savall)錄製了巴赫的《b小調組曲》、《布蘭登堡協奏曲》、《音樂的奉獻》、《泰勒曼長笛組曲》等,以及與古樂巨匠的 Kuijken三兄弟合作演出,同時錄製法國作曲家庫普蘭的《Les Nations》。並在畢業後既受他的教授 Barthold Kuijken 邀請錄製 W.F. Bach 《六首長笛二重奏》,巴赫《長笛三重奏奏鳴曲》、海頓的 《倫敦三重奏》。 

馬克熱衷於教學工作,曾在布魯塞爾音樂學院擔任助理教授,現為西班牙巴塞隆那(Escola Superior de Musica de Catalunya)與瑞士巴塞爾(Schola Cantorum Basiliensis)古樂音樂院教授,馬克享有極高的聲譽, 並時常應邀在歐美日各大音樂院及夏令營教授大師班。

為法國 MIRARE 唱片公司錄製的巴赫的《長笛奏鳴曲全集》專輯,榮獲數個大獎,包括法國金叉獎及 Gramophone 留聲機最高榮譽獎。

⾃從2010年便多次來台演出,並於半年起參與並協助福爾摩沙巴洛克古樂團的創團,並提升古樂團在國際上的聲望,在短短創團六年,在2019年受邀衛武營國家藝術⽂化中⼼及北京古樂季演出。


古長笛 (巴洛克、古典時期) / 陳逸芬 Yifen Chen

旅法古長笛家, 福爾摩沙巴洛克古樂團團長

出⽣於台灣⾼雄,資深旅法古長笛家,為台灣歐洲古樂協會理事長、福爾摩沙巴洛克古樂團創辦人、以及西班牙薩瓦爾(Jordi Savall)指揮的萬國音樂會古樂團團員。在荷蘭海牙皇家音樂院接受巴洛克長笛世界權威Barthold Kuijken指導,取得文憑後展開豐富的職業演奏生涯。

她和許多歐洲知名的古樂團合作,於紐約、日本、韓國及歐洲各地演出,像是由西班牙古提琴家薩瓦爾(Jordi Savall)指揮的萬國音樂會古樂團、法國Les Arts Florissants古樂團等;也錄製了數張巴赫《清唱劇》、《馬太受難曲》、《約翰受難曲》、法國巴洛克歌劇等音樂專輯。

陳逸芬老師致力於台灣的古樂推廣,定期邀請國外知名的古樂演奏家來台舉辦音樂會,得到了不少迴響與支持,並策畫古樂講座、大師班、古樂工作坊琳瑯滿目的活動,帶動古樂的風潮。

2015年5月受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兩廳院之託,策劃一系列的「古樂教育推廣」講座、工作坊。並協助兩廳院邀請利恰卡爾古樂團 (Ricercar Consort) 在國家音樂廳同台演出「極盡巴赫」;2016年網羅台灣古樂人士成立台灣歐洲古樂協會,並集結了旅居歐洲的台灣新生代古樂演奏者成立「福爾摩沙巴洛克古樂團 Formosa Baroque」,邀請歐陸成名多年的古樂大師參與,定期返台獻藝,2019年更帶領古樂團首次受衛武營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之邀演出,及首度受邀參加北京紫禁城古樂季演出。

逸芬期望能造就更多台灣古樂界的演奏人才,為台灣獻上最細緻原初的歐洲古樂。


★ 本音樂會非親子活動,7歲以下孩童請勿入場觀摩,謝謝您的合作!

※ 配合防疫政策,進入場館請自備並全程佩戴口罩,未佩戴者將婉謝入場。
※ 採 實聯制 入場,請依現場服務人員指示於票根後方填寫個資(姓名、電話)。

※ 藝術季節目將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即時調整應變措施,並公告於本中心官網。


巴哈的愛情密碼—生命.愛.音樂

Life, Love and Music from J. S. Bach

巴哈的愛情密碼—生命.愛.音樂

Life, Love and Music from J. S. Bach

演出時間:2022. 03/17 (四) 19:30
演出地點:交大演藝廳 (學生活動中心二樓)
入場方式:免費、報名入場

演出者

小提琴/許軒豪 
鋼琴/陳佩珊 
解說人/李韋翰

十六世紀德國宗教改革在馬丁.路德所開創的新教聖詠曲(Choral)中,由於旋律質樸,情感表達直接清楚,因此表達形式與精神在兩百年後的巴哈作品上達到頂點,並成為後世德國作曲家追求的音樂理想。1720年,當巴哈在創作〈夏康舞曲〉時,其第一任妻子驟然離世。巴哈在悲痛之餘將多首關於死亡與復活的聖詠曲,秘密地編織在這首龐大的作品中,傳遞為過世妻子祈求冥福的隱含意義。

本次音樂會將由畢業於美國寇蒂斯音樂院(The 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小提琴家許軒豪演出。透過解說式音樂會將更能帶領觀眾一窺巴哈在小提琴無伴奏的聖詠曲中,如何發展高難度的弦樂技巧,進而表達他對愛妻的思念與複雜的情感。

The German musicologist Helga Thoene has developed a theory that the Partitas for Violin Solo No. 2, and the Chaconne especially, are full of coded references to death and pertinent chorales.

Thoene believes that the Chaconne is a Tombeau, a memorial piece for Bach’s first wife, Maria Barbara, who died in 1720 unexpectedly while Bach was away with Prince Leopold. Thoene’s evidence tends to rely on numerology, but through this performance had shown, in very different, intriguing, and even compelling ways, how chorale fragments might embed in this music.

演出曲目

巴哈:D小調第二號小提琴無伴奏組曲,作品1004
巴哈:C大調前奏曲,作品846
巴哈 / 古諾:聖母頌
巴哈:E大調第三號小提琴無伴奏組曲,作品1006,I. 前奏曲
易沙意: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作品27,第一樂章

J. S. Bach: Partitas for Violin Solo No. 2 in D minor, BWV 1004
J. S. Bach: Prelude in C major, BWV 846
Bach / Gounod: Ave Maria (for piano & violin)
J. S. Bach: Partita for Violin Solo No. 3 in E Major, BWV 1006: I. Preludio
Eugène Ysaÿe: Sonata for Violin Solo No. 2, Op. 27, 1st mov.

演出者簡介

小提琴 Violin / 許軒豪 Hsuan-Hao Hsu

"做一個感動人的人"許軒豪希望透過音樂撫慰人心。

北市交第四屆「明日之星」得主,師大附中國中部音樂班與李俊穎教授學習, 2017 年畢業於美國寇蒂斯音樂院 (The 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師承 Joseph Silverstein 和 Pamela Frank 教授。 參與多次寇蒂斯音樂院巡迴演出(Curtis on Tour),於 2017 年美國巡迴與寇蒂斯室內樂團合作演出莫札特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受到音樂界的矚目,獲得著名小提琴家 Shmuel Ashkenasi 的稱讚"他的小提琴演奏音色漂亮而極為高雅"。室內樂方面,參與了 Zorá弦樂四重奏 2017-2018 樂季超過 40 場的演出,並於 2018年完成了慶祝伯恩斯坦(Bernstein)為期 1 個月的北美巡迴演出,及歐洲許多著名城市巡迴。曾經合作的演奏家包括 Roberto Diaz、Gary Hoffman、Peter Wiley、Steven Tanenbom、劉孟捷教授、Dover 弦樂四重奏等,並受邀在薩爾茲堡莫札特音樂院給予室內樂大師班。現任方鏡四重奏和 H.E.Y.三重奏成員。


★ 本音樂會非親子活動,7歲以下孩童請勿入場觀摩,謝謝您的合作!

※ 配合防疫政策,進入場館請自備並全程佩戴口罩,未佩戴者將婉謝入場。
※ 採 實聯制 入場,請依現場服務人員指示於票根後方填寫個資(姓名、電話)。

※ 藝術季節目將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即時調整應變措施,並公告於本中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