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TIFA 雲門50  林懷民《薪傳》

2023TIFA 雲門50  林懷民《薪傳》

2023TIFA Cloud Gate Dance Theatre of Taiwan Legacy by Lin Hwai-min

演出時間:2023.04/30 (日) 14:45
演出地點:國家戲劇院 (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之1號,愛國東路側)
入場方式:免費、報名入場
(限 陽明交大 在學學生)
節目全長約90分鐘,無中場休息。

雲門五十週年。臺灣集體記憶裡最重要的一支舞——林懷民的《薪傳》。

1978年,31歲的林懷民與雲門舞者,到新店溪畔搬石頭,體驗先民勞動的體態,編創「柴船渡烏水,唐山過臺灣」的《薪傳》。這是首齣以臺灣歷史為題材的劇場作品。

12月16日,首演那天,美國宣布將與中華民國斷交,社會激憤不安。刻劃先民強渡黑水,奮鬥拓殖島嶼的舞劇在兩個月間撫慰,鼓舞了兩萬多名觀眾。90分鐘的演出以焚香祭祖破題。上香後,舞者褪去時裝,露出靛藍與黑色的客家傳統服裝,化身先民,走上「篳路藍褸,以啟山林」的歷程。在激烈音樂的伴奏下,舞者以肉身拚搏,建構起張力十足,令人屏息的演出。舞未終結,興奮的觀眾就擊掌喝彩。

走過歷史的轉捩點,《薪傳》以它自身的舞蹈魅力,感動萬千觀眾。陳達的《思想起》,李泰祥親自演唱的《農村曲》讓人淚下;不同世代的舞者與激烈的打擊樂聯手,震撼人心。多年來,舞作在臺灣與世界大城轟動演出174場,贏得驚人好評,也被記成舞譜,永久收藏在紐約舞譜局。

《薪傳》上次在臺灣的演出是2003年。這回,林懷民親自排練這齣45歲的傳奇之作。在朱宗慶打擊樂團擊奏下,當代最傑出的舞者挑樑,推出自信昂揚的進化版《薪傳》,帶著觀眾,不是走進時光倒帶裡,而是一起見證代代新生的未來。

睽違二十年,傳說重現。錯過了,沒有下一次。


參加辦法

報名費用 | 500元(保證金),須全程參與並繳交500字以上心得報告,
並將心得文發表於(臉書/部落格/其他公開平台)貼文分享,方可退保證金。
報名時間 | 活動前一個月起至額滿為止。(3/30開放報名)
報名網址 | https://reurl.cc/mlnpQ9 (限 陽明交大 在學學生)

※ 為完成錄取程序,請查閱聯絡信箱並於限期內完成繳費事項(逾期未繳費將取消資格)
※ 如遇天災急難,經人事行政局公布新竹市或活動目的地停止上班或上課時,則活動取消、費用全額退還。

展演須知

節目全長約 90分鐘,無中場休息。
遲到觀眾請配合工作人員指示入場。
演出部分含焚香橋段,將有微量煙霧、煙味,請留意並斟酌入場。
主辦單位保留節目異動權。

經典通識教育講座

2023.03/08 (三) 13:20~15:10 
@浩然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

講師:
鄭宗龍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
洪凱西 (雲門基金會執行總監)
講題:雲門走過50年 我們是這樣跳舞的

※ 此講座自由入場、無需報名。


雲門舞集

1973年,林懷民創辦雲門舞集。這是臺灣第一個職業舞團,也是所有華語社會的第一個當代舞團。2020年,由鄭宗龍接任藝術總監。雲門長年海外巡演,以獨特的動作語言,傑出的舞作,精湛的舞技,被譽為「世界一流現代舞團」。2018年,雲門獲頒英國國家舞蹈獎的「傑出舞團獎」。雲門除了定期發表新作品及搬演經典舞作外,舞團每年在台灣不同城市舉辦大型戶外公演,更以親切、活潑的方式深入社區,讓舞蹈走進大眾的生活。

雲門舞集創辦人 / 編舞家 林懷民

1973年創立雲門舞集,經常從亞洲傳統文化與美學汲取靈感,編創充滿當代意識的舞作,備受國際舞壇尊崇。他繼瑪莎‧葛蘭姆、模斯‧康寧漢、碧娜‧鮑許之後,獲頒有「現代舞諾貝爾獎」美譽的「美國舞蹈節終身成就獎」。其他眾多獎項包括美國洛克斐勒三世獎,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德國舞動國際舞蹈大獎的終身成就獎,國際表演藝術協會卓越藝術家獎,蔡萬才臺灣貢獻獎等,並獲選時代雜誌「亞洲英雄人物」。2019年年底,林懷民從主持46年的雲門退休。

朱宗慶打擊樂團

由朱宗慶於1986年成立,為臺灣最早成立的職業打擊樂團。37年來,朱宗慶打擊樂團以臺灣為家、世界為舞台,結合演奏、教學、研究及推廣工作。樂團足跡遍及34個國家及地區,累積委託創作曲目達260首,並培育超過15萬學習人口。樂團成立初期即與雲門合作《薪傳》,朱宗慶表示,他也在與雲門合作的過程裡獲得許多啟發,這些,都影響了樂團對藝術的追求及專業運作模式。

創作團隊

策劃編作 林懷民
創作顧問 奚淞
舞題提供 張繼高
薪傳題字 董陽孜
音樂
序幕曲 南管
間奏曲 陳達
人聲 雲門舞者
作曲
李泰祥(耕種與豐收)
陳揚(序曲 渡海 節慶)
現場演奏 朱宗慶打擊樂團
燈光設計 林克華
道具設計 奚淞(節慶的獅頭)
服裝設計
傳統客家服裝(先民的服裝)
林璟如(時裝)

演出單位保留節目卡司異動權利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三場館共同重製
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